您的当前位置:

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


                 葛学全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化工厂曾一度限入困境。是从困境中崛起,还是越陷越深,这是摆在厂领导班子面前的一个值得深思的关键问题。
  1986年~1991年,是化工厂历史上的非常时期。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化工厂党委认识到,企业要发展,必须使产业结构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把原来年产只有3000吨的土法上马生产水泥的车间扩改为年产44万吨水泥的机械化立窑水泥厂。使化工厂经济效益的提高有了充分的保证。1989年~1991年化工厂受国际国内市场大气候的影响,出现了较大的经济滑坡,化工厂党委提出了“市场疲软、斗志更坚”的口号,经过全场干部工人的努力,处于低谷中的化工厂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群策群力冲低谷,艰苦奋斗渡难关”的感人局面,终于渡过了困难时期。
  1992年~1995年是化工厂走向市场经济的最艰难的时刻。冲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树立新的市场经济和竞争观念,使企业站稳脚跟,占领有利市场。化工厂党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提出“空谈误业、实干兴厂、求实、务实、开拓、创新”的行动口号。并根据经济状况确立了“一年稳定,两年提高,三年上台阶”的战略目标,为了克服和摆脱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给企业带来的各种困难和“三角债”的困扰,面临电石产品基本被乙炔取代的不利形势,化工厂果断决定电石下马,集中力量改建硅铁炉。经过考察,硅铁的价格每吨可达3800元~4000元。而且产品畅销。这一决定的实施给化工厂注入了新的生机。困境中的化工厂有了新的希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座年产1000吨、1800千伏安变压器带动的电炉投入了使用。每年创产值400万元,年创利润20万元,企业生产经营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化工厂迅速走出了困境。面对日益畅销的硅铁产品,化工厂领导班子又下了一个较大的决心,在鸡西滴道利用滴道电厂的地盘、厂房,再造一座1800千伏安年产品1000吨的硅铁电炉。目前新建硅铁电炉的工程已基本安装就绪,这样可为企业扩大硅铁生产规模、增加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牢固树立起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大企业内部配套改革的力度,使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效果一年好于一年。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也一年比一年好,进入了管局文明单位的行列。
  十年来,八五一○化工厂发扬北大荒精神,战胜来自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困难,坚定必胜信心,困境之中不疲软,低谷当中不困惑,经过不懈的努力,换来了企业崭新的风貌,成为农场的骨干企业。
                               (作者系化工厂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