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沦陷时期

第三节 沦陷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之后,为了加强对我国的侵略和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以及对苏作战的需要,把向我国东北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将移民地区划为一、二、三线3个地带。
  黑河,爱辉一带属于“开拓第一线地带”。目的是建立侵苏军队的兵站基地、宿营地及军需物资供应站。至1942年,移入爱辉县境内的日本开拓团共有7个。这个时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大量占用农田作为军事用地,爱辉县内耕地面积较之日军侵入前大量减少。
  日本侵入中国黑龙江省的开拓团,分集团开拓团、集合开拓团、义勇队开拓团、分散开拓团、铁路自警村、满铁训练所、乙种实务训练所、勤劳奉仕队等多种类型。集团开拓团是武装移民,每人发一支枪,每个队配两门追击炮、三挺机枪,并派大批军警保护。在现赵光、红星、建设农场都可见这种开拓团的遗址。1938年1月,日本政府拟定了《满洲开拓青少年义勇军募集要纲》,大办青少年义勇队训练所,招收16—19岁的日本青少年。进行三年训练后,组成义勇队开拓团。现红色边疆农场二队(潮水)就是日本义勇队开拓团的旧址,是伪满康德8年(1941年)移入的,有34名训练生,16名职员,耕地30多垧。在现尾山农场所在地有乙种实务训练所。现龙镇农场、二龙山五分场所在地有满铁训练所。在白家(即现福安,赵光四分场)有勤劳奉仕队40人。
  日本开拓团移入后,强行驱逐中国居民,占领土地,实行野蛮掠夺,并用极其残酷的手段虐待和杀害劳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有的暗中下毒,有的集体自戕。现住北安垦区已经加入中国籍的一个日本人,就是日本投降后开拓团集体自戕侥幸存下的日本孤儿。
  沦陷时期,除日本开拓团外,还有在日本人的主持下从朝鲜移来的移民及中国移民。在现通北附近就有由200户朝鲜人办的天德农场。伪满康德7年(1940年)有鲜农集团660人移住龙镇。宁安县800多户居民移入爱辉县建立了13个居民点。现锦河农场所属一些居民点就是当时所建。
  除移民垦殖外,沦陷时期在黑河郊区还有黑河省立劝农模范农场,伪黑河省公署、黑河警察学校及北满兴业会社也占有少量耕地作为自己的自给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