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草场
第四节 草场
北安垦区现有牧地草原192.8万亩。荒地草原植被,按生长高度、多度、频度和产量情况,分为5个不同的草场植被类型:
一、大小叶樟、塔头苔草、沼泽化草场植物群落。分布在低洼地、河流旁的湿地上。主要生长植物有小叶樟、白花地榆、蚊子草、塔头苔草。
二、小叶樟、草藤、杂草草甸植物群落。分布在较高的沼泽化草甸的坡地上。土壤湿润,植物种类繁多,大量生长的是中湿生植物,其中小叶樟、草藤为优势种,伴生有蕨菜、蓬子菜、小黄花莱等组成的“五花草”塘。
三、山区林间小叶樟杂草植物群落。分布在丘陵山地、林间水湿地和水线地,以小叶樟为主,混生有细叶苔、塔头苔草、沼柳。
四、三棱草杂草丘陵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在丘陵较高处的地面湿地上,以黑三棱草为主,伴生有林中嵩、羊胡子草等杂草。
五、柞、榛、胡枝子植物群落。分布在丘陵和草甸之间,高处是柞、榛、胡枝子:低处生有黄花菜,大叶草藤等。
现有草场面积和草质,可以饲养大牲畜2万到2.5万头,可饲养绵羊12万到15万只。由于重农轻牧,草场面积逐渐减少。由于没有合理利用,草场受到破坏,草质退化。大部分低湿草场还没有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