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水利

第七节 水利


一、概况
  北安垦区是1954年投资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始只是修建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1958年大跃进时期,农场水利建设掀起了高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但当时大部分工程没有竣工或没有配套。1961年以后,水利建设处于调整时期。到60年代末期,由于重视水利建设,除对未完成的工程进行配套建设外,又建一批新工程。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以后,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水利建设又掀起了新的高潮。1978年后,增加投资,兴建了一批新的治涝、喷灌、水土保持工程,同时抓了中型水库的消险和配套工程。
  农田基本建设自1953年国家正式投资累计完成5319万元。按现有耕地面积计算,全局平均每亩投资14.2元。这些投资兴建了中小型水库和塘坝34座,建设灌区18处,喷灌3处,受益面积16.0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88万亩。新建治理内涝工程有:排水干渠62条,长138.1公里;排水支渠55条,长79公里。初步治理内涝面积49万亩。建设防洪堤5道,总长60.08公里,受益面积8.7万亩。
               北安垦区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表



  1963年以前,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没有专门机构,由农场的主管场长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组织。1963年后,赵光和黑河农垦局都成立了勘测规划队,隶属农垦厅和农垦局双重领导,负责农场的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的工作。1966年,赵光农场为了加强农田建设,成立了农建指挥部。在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农田基本建设由计划建设科(股)负责。1976年恢复农场建制,管局和农场成立了基建水利处(科)。1978年又成立设计室。当时垦区从事农田墓本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比较少,他们大部分是业于大专,院校和中专学校,后来因工作需要,管局和农场又选送一批代培生,现已成为技术骨干。
  二、主要工程
  (一)防洪
  北安垦区防洪工程是1977年开始建设的。现有黑龙江、讷谟尔河、鸡爪河、什锦河等5道防洪堤总长60.08公里,投资384.0万元,占总投资的7.2%。防洪堤建成后,受益面积8.7万亩,保护村屯3个,人口3000余人。
  1、红色边疆农场下马场黑龙江防洪堤。1977年动工兴建,1978年主堤基本完成,全长15.16公里,完成土方量108万立方米。因主堤末端渔套子处没堵口子,1984年8月3日洪水漫过副堤,倒灌七、八、九队农田,受灾严重。1985年又安排投资修建副堤,经过论证,1987年把副堤改为回水堤,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标准,加高加固。
             下 马 场 防 洪 堤 建 设 表



  2、什锦河防洪堤。1979年兴建,北岸长0.6公里,南岸1985年竣工,总长1.6公里,完成土方量8万立方米,投资8万元,保护农田0.6万亩、村屯1个、人1000余口。
  3、红星农场鸡爪河防洪堤。由左岸和右岸两道堤防组成。左岸从十队东沟开始到红星桥,长3.4公里。该工程1983年完工,共完成土方量4万立方米,保护耕地0.9万亩。右岸从东山根到红星桥,长9公里,1984年动工兴建,共完成土方量5万立方米。后因质量不好,1985年又投资4万元,加高加固,使该工程得以彻底完成。
  4、赵光五、六队防洪堤。位于轱辘滚河两岸,1984年动工兴建,当年完成28公里,1985年又投资3.2万元,加固和整形。
  5、龙镇农场讷漠尔河防洪堤。位于讷谟尔河北岸,从山口到龙镇农场二十队,全长11.3公里,总土方量31万立方米,投资43.6万元,1982年至1984年建成。
  (二)蓄水
  垦区建设水库和塘坝计34座,中型水库6座,小型(I)15座,小型(Ⅱ)7座,塘坝6座。控制流域面积1051.48平方公里,即全局土地总面积1/10的地表径流被贮蓄到水库里,设计总库容量为20846万立方米,现有库容量13384万立方米。
             水 库 建 设 情 况 表



  1、跃进水厍。1958年开始兴建,到1960年底大坝高达3米,完成土方量2万立方米。1967年二龙山农场基建科在原设计的基础上修改设计,按50年一遇、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当年水利大队进行施工。1970年这座水库列为兵团一师重点工程,并成立了指挥部,到1971年6月大坝基本完成。1935年又投资完成了竖井式溢洪道。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5.5平方公里,设汁坝长266米,实际坝长300米,坝顶宽5米,为均质粘土坝。总库容4400万立方米。防洪库容107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59万立方米,溢洪道为竖井式,内径径10米,溢洪洞宽5米,高6.5米,长40米,最大溢洪量为150立方米/秒。
  2、青石岭水库。位于通肯河上游,建设农场三分场十九队东南1公里处。1971年由兵团一师计建科组织力量进行勘测规划没计,1972年审查通过,并列入兵团一师重点建设项目,当年完成土方量6万立方米。1973年成立工程指挥部,集中500多人进行施工,完成输水洞清基和截水槽全部工程。1974年集中15台铲运机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1975年完成输水洞工程,大坝合龙。1976年电站和消力池工程基本完成。就在同年8月3日,周荣光工程师跳入消力池中抢修水泵,不幸触电,光荣献身。
  3、工农水库。1573设汁,是为了解决赵光糖厂供水问题而建的。兵团一师机械水利施工队集中7台推土机,11台铲运斗,2台压路机,并由糖厂抽调300人,当年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该水库至1985年建成。在设计上采用两项新工艺,一是大坝护坡采用人工料石护坡,比较稳定安全;二是反滤层采用渗水管比堆石滤层经济,而且排水效果良好。该水库投资265万元,共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坝长1450米,坝宽6米,总库容1979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254万立方米,放水闸2.5X 2米,洞长30米,为铜方涵。非常溢洪道,最大溢洪量120立方米/秒。
  4、青年水库。位于引龙河农场东部边界大固东河下游,控制流域面积240平方公里,设计坝长580米,坝顶宽5米,为均质粘土坝,设计总库容491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996万立方米。目前输水洞和溢洪道都没完成,现有库容1000万立方米。该水库是1971年兴建灼,到1975年大坝合龙,溢洪道同时开通,但都没达到设计标准。为了消险加固,1981年和1984年又分别投资5万元和4.7万元,完成土方2万和1.9万立方米。
  (三)灌溉
  北安垦区灌溉工程分为灌区配套建设,抽水站、喷灌和电机井4个项目,共投资1299.5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24.4%,建灌区18处,其中水库灌区8处,自流灌区2处,抽水灌区8处。灌溉面积达到16.0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88万亩。但有的不配套,有的质量有问题,有的论迁不充分,设计不合理。1982年到1984年,经过总结经验教训,先后建设了引龙河、北良等喷灌工程,购置喷灌机13台,喷灌面积达到3万亩。
  1、二龙山农场跃进灌区。它是以跃进水库为水源,主要受益单位是三分场。1970年跃进水保主体工程完工后,即着手进行灌区规划设计。1972年组成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当时设计灌区受益面积6.82万亩,总投资243.59万元,至今工程未完成。1985年5月,引干渠水试验喷灌成功。后又投资12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70万元,购置喷灌机5台,花50万元。虽然部分土地能够进行喷灌,但整个灌区尚未配套。
  2、引龙河农场良种站喷灌区。1980年管理局没计室设计,由引龙河良种站进行施工,并同时建设泵房。至1984年底,安装管道5082米,投资127万元,工程受益面积1.5万亩。管道线分东西两条,配有南斯拉夫BK—11型喷灌机1台,红兴隆BK—11型喷灌机6台。灌区建成后,喷灌的效益比较好。
  3、北良灌区。1981年由管局设计室设计,1982年正式施工。第一期工程建设泵房110平,当年完成。1983年完成管道敷设工程,购置南斯拉夫BK—11型滚移式喷灌机1台,红星隆BK—11型滚移式喷灌机1台,管道总长3395米,总投资47.91万元。1985年喷灌成功,效果良好。
  (四)治涝
  北安垦区内涝比较严重。经过调查,最严重的有134.7万亩,经过初步治理的面积有49.3万亩。按治理标准划分,3—5年一遇的有24.2万亩,5年以上一遇的有25.1万亩。建设的治涝工程有排水干渠62条,长138.1公里;排水支渠55条,长79公里;建设构造物226座。投资1023.75万元,占总投资的19.2%,经济技术指标达20.8元/亩。
  1、西大洼涝区治理工程。该涝区位于龙镇农场场部西南12公里处,系讷谟尔河和引龙河汇合冲积三角形的低平台地。有十四、十六、十七3个生产队,土地总面积7.4万亩,耕地4.95万亩。由于地形平坦,地面坡度小,一遇大雨,径流集中,排水不畅,渗水不良,常常形成内涝。1972年,龙镇农场开始进行治理,修建2条干渠、6条支渠。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施工管理较差而失败。1983年由管局设计室重新设计,1984年开始施工,到1987年基本完成,共建干渠7条、支渠7条,完成土方量30.2万平方米,构造物44座,跌水12座,总投资82.7万元。
  2、赵光红光涝区。位于赵光农场场部东部、轱辘滚河西岸。地形低平,土壤肥沃,虽然属于河谷泛滥地,但适于农业生产。1984年开始治理,1987年基本完成。受益面积2.8万亩。治涝工程有干渠2条,7.6公里;支渠14条,8.9公里,完成土方量6.9万立方米,投资44万元。
  3、十道河子涝区。位于建设农场十道河子北岸,耕地1.5万亩,荒地2万亩。1982年列入世界银行开荒贷款项目开始建设,现已完成截流沟15公里,涵洞10座,支渠7条,防洪堤1公里。
  4、红星农场鸡爪河涝区。分为南北两部分,1982年由红星农场水利队施工,1983年完成左岸防洪堤3.5公里,右侧山根截流沟10公里,涵洞10座。1984、1985年兴建右岸防洪堤5公里及涝区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