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疫病防治
第四节 疫病防治
建场初期,北安垦区畜禽常发疫病有:马鼻疽、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鸡新城疫、禽霍乱。后期传入的有:牛结核、牛羊布病、口蹄疫、猪丹毒、马三号病。在以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坚持春秋两次定期检疫,检出患畜及时隔离与杀死。购入牲畜随时检疫并隔离观察。坚持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对新生与购入畜禽随时补针。严格防疫制度,自繁自养,严禁场内外牲畜接触,消灭疫源。发生传染病后按封锁、隔离、毁尸、消毒等防疫程序处理。患畜集中隔离,从病群中培养健康幼畜。
1959年赵光农场将各分场鼻疽马集中在建设分场隔离饲养。1967年建设农场全部清除鼻疽马,培育出60多匹健康幼驹。赵光农垦局实现全局无鼻疸马。1954年省农业厅将二龙山农场定为鼻疽马集中场,总计培育出健康幼驹700余匹。二龙山农场1964年发生布病鹿308头,1965—1973年期间利用人工哺乳方法,培育出1345只健康仔鹿。1971年全场清除布病鹿,消灭鹿群中布病。建设农场徐阿利养牛班,1983—1984年从50头布病黄牛母牛中培育出健康牛犊85头。
到1983年,北安垦区基本消灭马鼻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控制了牛结核、牛羊布病、口蹄疫、鸡新城疫、畜霍乱、猪副伤寒、马三号病。近几年牲畜转移到户,出现役畜外出不受限制、购入畜禽检疫不周到、放牧中与外地牲畜接触等情况,已消灭与控制的疫病又有发生与发展。
1958年,通北农场设兽医所,这是北安垦区最早的畜禽疫病防治机构。1962年,赵光农垦局设兽医院。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各团设兽医院,营设兽医所,连有兽医室。组建北安农管局后,各农场设兽医院,分场设兽医所,生产队配兽医或防疫员。管理局畜牧兽医站负责全局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