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专业队伍建场初期,畜牧技术人员很少,一个农场只有一两名。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部分配到通北农场的樊悦行,1950年由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机械农场管理处分配到通北农场的吴显生,是北安垦区最早的畜牧兽医技术员。1953年以后,才陆续从大中专院校分配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到国营农场。6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畜牧兽医人员的不足,垦区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自行培训防疫员。1965年,赵光农垦局局长赵振卯亲自主持举办了第一期兽医人员训练班,为农场培训了54名防疫员。学员结业,每人发给一个保健箱。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除陆续分配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外,管理局和各农场采取自己培训、派人去大专院校代培等办法培训畜牧兽医技术员和工人。管理局重点培训助理畜牧兽医师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技术员。从1978年以来,管局举办了25次学习班,参加学习人员855人次。80%以上应参加学习的人员受到两三次训练。全局现有高级畜牧师1名,畜牧师和兽医师84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62名,防疫员32名,人工授精员130名,畜牧工人6187名。
高级畜牧师、畜牧师、兽医师分布情况 1985年
历年牲畜存栏数 单位:头、匹、只
1976-1984年各种牲畜增殖数量表 单位:头、匹、只
历年畜产品上缴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