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房屋建筑

第七章 建筑业

第一节 房屋建筑


一、发展概况
  建场初期,农场资金不足,生产和生活又急需房屋建筑。根据当时的条件,仿照附近农村房屋的样式,就地取材建起了一些简易房屋,做职工住宅、畜舍、零件库和修理间。简易房舍墙是拉哈辫、土坯或杆夹泥,房顶苫草。建这种房施工简便,成本低,而且有冬暖夏凉的优点,在建场初期解决了很大问题。1948年,通北农场用旧砖建一栋小砖房,作办公室和招待所。1950年,二龙山农场建起了第一栋砖瓦结构的房屋,做发电所。1953年,红星农场建起了两栋砖瓦结构的康拜因库和一栋修理、发电两用车间。北部建场最早的红色边疆农场,到1957年才建成第一栋砖瓦房。
  1966年至1975年,先后组建了黑河农建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大批转业和现役解放军官兵、大批知识青年进场。这个时期房屋建筑任务大、投资多。知识青年进场初期兴建了大批集体宿舍和三用(食堂、俱乐部、会议室)食堂。因此1967年至1970年期间,基本建设投资中,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大于生产性建设投资。这个时期的建筑多数是砖瓦房。原一师各团1/2的砖瓦房都是在这个时期建的。兵团后期,还用更新资金改造了建场初期的部分土房。兵团时期建的工业用房,主要有赵光糖厂、二龙山造纸厂和浸油车间等。
  1976年组建北安农管局后,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增加农机具更新配套投资,国家预算内基建投资减少,房屋建设主要是用更新基金和场内自筹资金对建场初期的土房进行改造更新。1983年开始,红色边疆农场有的职工个人建砖房。办法是私建公助,材料费个人拿2/3,公助1/3。1983、1984两年职工个人建房540平方米。1984年,红星农场采取个人筹款1/3,银行贷款2/3的办法,建家属房10800平方米。这些办法的实行,打破了以往家属房由农场统一包建的陈规。到1985年末,北安垦区已建各种房屋建筑300万平方米,其中砖瓦结构259.3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6.2%。草木结构41.4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13.8%。在现有各类房屋建筑中,工业厂房、科研用房、商业用房、办公室、俱乐部、医院等建筑质量较好,职工住宅,畜舍还有10~15%是建场初期的简易房舍。 北部3场职工居住条件较差,约有30~35%的职工仍住草房。
  在现有建筑面积中,职工住宅面积157.19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2.26%。工业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最大的厂房是赵光糖厂,2000平方米。最大的办公楼是局机关办公楼,3300平方米。最大的俱乐部是二龙山农场俱乐部,3000平方米,1200个座席。最大的医院是管局中心医院,门诊部2层,2600平方米;住院部3层,6600平方米,500张床位。最大的招待所是二龙山农场招待所,3层,3400平方米。最大的住宅楼是局机关1号楼,4层,2400平方米;3号楼,5层,2400平方米。
             1985年各种房屋建筑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二、设计与施工
  建场初期简易房舍一般不用设计,不用技术员,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指导即可施工。50年代后,逐渐建一些砖房。开始农场没有工程技术人员,就到县城请人设计。二龙山农场、红星农场先后于1951年和1953年建康拜因库,是请在农场工作的苏联专家设计的。1952年,通北农场由苏联专家帮助设计,建起一批砖房。1953年以后,国营农场主管部门和农场都培训工程技术人员。原劳改农场从劳改刑满留场就业的农工中,录用了一些有工程技术专长的人员。1976年组建北安农管局后,原兵团一师和黑河农场分局的技术骨干,组成了管理局勘测规划设计队伍,承担各农场和管局直属单位的土木建筑及农田水利等设计任务。1979年,管理局正式成立设计室,除承担垦区内的设计任务外,还承担社会上的设计任务,现有年设计能力为1000万元工程量。
  二龙山、红星等场开始建砖房时,采用深基础,深3米。1954年后改为1米深的浅基础,上冻后主墙开裂。进入80年代后,建平房用1.2—1.5米条形毛石基础,上下两道水泥圈梁。1975年,二龙山农场建文化宫试验爆扩桩未成功。1980年管局建机关办公楼试验爆扩桩基础成功。1982年后,管局机关建家属楼、二龙山农场建小学教学楼也都成功地采用了爆扩桩基础。1968年后,不再用草苫房,多用瓦盖。建楼房用沥青盖未解决寒高地区的施工技术问题,均不成功,几年后都换成铁瓦盖。
  50年代建房,窗小、屋子黑,住户不满意。后来建房注意采光,窗户设计越来越大。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北大荒居民住宅适宜建 “高高的、矮矮的、宽宽的、窄窄的”建筑。即基础要高,避免潮湿;屋顶要矮,便于保温;窗户要宽,充分采光;窗间的垛子要笮,节省建材。
              1985年职工住宅建筑面积情况表       单位:平方米



  三、投资与造价
  截至1985年末,北安垦区房屋建筑总投资为5.6亿元,国家投资占64.6%,下乡知识青年安置费占13.2%,农场自筹资金占22.2%。房屋建筑每平方米造价,建场初期为150元。兵团时期,计划建设指标低于实际建筑造价20~50%,最低每平方米投资只有37.5元。为了解决建设投资不足,大多数单位都用所谓农闲工搞建筑。实际上是把基本建设超支的费用摊入农业生产成本。建立北安农管局后,提高了建筑投资标准,纠正了将建筑费用摊入农业生产成本的做法。近几年房屋建筑每平方米造价,全局平均为200元左右。各片农场因地区差异,房屋建筑造价差异很大。边远的逊克农场新建教学楼、办公楼、招待楼,每平方米造价在350元以上。一般房屋造价不低于300元。在北安市内建楼房,每平方米造价240~260元。平房每平方米造价170~180元。
               历年房屋建筑投资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