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网路

第九章 通信

第一节 网路


1952年以前,通北农场与县城和分场联系,没有电话,靠搞运输的人捎信或由通讯员骑马、徒步传递。1952年安装了10门磁石人工交换机和8部用户终端机。1954年开始与地方邮电局联网,可与县城通电话。1958年省国营农场管理厅赵光地区办事处设中心总机与各农场直接通话。务农场与生产队直接通话。初期架设的线杆多为素材杆和小径木简易线杆。1962年,赵光垦区在12米松木电力杆的腰部木担上架电话线,一杆两用。通话时产生50周波的电力干扰,影响通话质量。同时一线两用,既是电话线又是广播线。广播时停止通信联络。遇有急事,在广播中通知,找一个人,全场都知道。这个时期,中部原劳改农场有自成体系的通信网,劳改分局与各农场可直接通话。北部黑河农垦局由局到场利用地方线路。二龙山农场于1953年开始建设通信网路,电话线是单线,场部与分场可通话,到1963年才建成通向各队的通信网路。
  生产建设兵团时期,为了适应战备和生产的需要,在兵团统一领导下,自建通信网路,同时还租用了部分地方线路。一师师部与各团都能直接通话,并可与设在佳木斯的兵团司令部直接通话。这个时期,省农场管理局黑河分局利用原劳改分局时期的线路,可直接与各农场通话。并租用一条地方线路,与划归黑河分局的原嫩江劳改分局所属各场通话。组建北安农管局之后,将通信中心转移到北安。在原有线路基础上,赵光、建设、红星、长水河、福安、北安、华山、花园、龙镇、龙门、襄河、二龙山、五大连池农场,改架了直通管局的线路。1978年以后,北安至赵光,二龙山至龙镇的线路改挂钢芯铝绞线,提高了通话质量。1979年冬,从龙门至孙吴新架油杆80杆公里,挂钢芯铝绞线,接通了红色边疆至北安的线路。1980年后,陆续改造龙镇至龙门、孙吴至逊克、北安至长水河、北安至五大连池等线路。截至1985年4月,除锦河农场和茄子河煤矿外,各农场和局直属单位都可与北安农管局直接通话。但北部、中部部分农场因设备较差,有时仍需通过地方线路转接。管理局可与总局驻地佳木斯、省会哈尔滨直接通话,与九三农管局也可直接通话。
             北安垦区干线电话线路情况表



               各农场通信线路情况表
                                     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