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民兵

第二节 民兵


一、组织
  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大办民兵师的指示,农场于1958年开始组建民兵组织。1959年,赵光总场成立民兵团,各分场和生产队分别成立民兵营和连。1962年,根据民兵工作条例规定,年满16~45岁的男性公民和年满16~35岁的女性公民,政治可靠、身体健康、本人自愿,都可加入民兵组织,复转退伍军人年龄可适当延长。凡年满16~30岁男性公民和年满16~25岁女性公民,适合执行战斗任务的,编为基干民兵。赵光农垦局组织了一个装甲民兵师,所属通北、黎明、东方红、红星、晨光、共青团、建设、涌泉和双丰农场,各组建一个装甲民乓团。赵光农垦局直属单位分别建立民兵独立营、独立连和独立排。这个时期,赵光农垦局民兵总数达6530多人,其中基干民兵3480人。黑河军分区任命韩有为赵光装甲民兵师师长,万敬浩为政委。
  生产建设兵团时期,凡年龄、政治、历史、身体条件符合要求的,均为兵团战士。负责执勤的为武装连队,其它均为生产连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兵团战士曾达12万多人。组建北安农管局后,各农场恢复了农场建制,又重新组织武装基干民兵、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全局民兵约1.85万人,装备各种轻重武器2500多件。
  二、训练
  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之前,民兵训练由所在县武装部组织,每年训练一次。训练内容是兵器常识、实弹射击等。生产建设兵团时期,每年部以连队为单位进行军事训练。凡是列入兵团战士序列的都要轮流参加军事训练。团部教导队为连队培洲军事教员。1972年,沈阳军区在大连组织一次民兵对空射击比赛,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七团(现赵光农场)37高炮连荣获总分第一名。
  组建北安管局后,管理局武装部每年都组织民兵进行军事训练。1981年以来每年训练民兵1500人多,同时还训练专职武装干部,合格率都在97%以上。训练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引龙河十队民兵连、建设农场六○炮班、二龙山农场七五炮班和通信连等。这些典型都曾多次为上级军事部门表演,受到好评。二龙山民兵通信连女报务员郑玉霞多次参加全 省民兵通信报话技术比赛,1981年在省军区民兵通信分队考核中获个人第一名,荣立3等功一次。尾山农场中学坚持组织学生进行报务训练,取得好成绩。1981年,省军区在尾山农场召开学校报务训练现场会,省军区副司令员丁继先出席了会议,肯定了尾山农场中学报务训练的经验。管理局武装部组织了民兵游击队的训练。引龙河农场民兵游击队训练成绩最好。1982年,省农场总局武装部在引龙河农场召开了民兵游击队训练现场会。
  在抓民兵军事训练的同时,局、场武装部都加强了正规化建设,普遍建立了训练场、射击场、投弹场。弹药库建设100%达到“红旗库”标准。1983年至1985年,管理局武装部连续3年被沈阳军区评为正规化建设先进武装部。
  三、战备
  1979年,为保卫祖国,在时间紧、任务重和天寒地冻的情况下,全局民兵做了大量的作战准备和拥军支前工作。先后完成7个应急民兵营的组建工作,对步、炮民兵进行了临战训练。还组成35人的战地医疗队、21个担架队。担任应急任务的民兵构筑了野战工事。民兵组建了维修小组,修理了大量轻重武器,并给前沿阵地运送了一百多吨武器弹药。务农场武装部结合民兵勤务训练,组织民兵主动为解放军部队站岗放哨,巡逻警戒。这年冬天,遇有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雪,道路堵塞,车辆受阻。为使部队顺利通过,民兵们顶风冒雪抢修道路。引龙河农场有的地段雪深一米多。场领导带领民兵昼夜疏通。为使部队车辆不迷失方向,民兵整夜站在三岔路口为部队担任调整哨。引龙河农场被黑河地区和省农场总局评为战备支前先进单位。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同志到引龙河农场视察时,接见了农场领导同志,赞扬了他们的支前工作。这年,管理局武装部被评为黑龙江省军区战备支前先进单位。
  四、救灾
  各农场民兵学习解放军,在农场和地方的抢险救灾中发挥了突击队作用。1972年,滨北线六井工区至李家车站区段的铁路被洪水冲毁。赵光农场的民兵130人冒雨昼夜抢修,连续奋战24小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1984年秋,红色边疆和逊克农场沿江生产队遭到黑龙江洪水袭击。这两个农场的武装部组织民兵奋力抢险救灾,使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在麦收、秋收等关键性的生产季节及农田水利建设等突击性工程中,民兵也是最有战斗力的突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