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群众文艺

第二节 群众文艺


1948年,通北农场成立了职工业余文工队,在年末庆祝第一个大丰收的联欢会上,演出了《兄妹开荒》、《杨勇立功》、《放下你的鞭子》及自编的文艺节目。1952年,这个文工队由十几人发展到40多人。红星农场于1952年成立业余文工团。二龙山、红色边疆等场在50年代也都曾组织过业余文工队。农场职工业余文艺团体都自编节目。在节假日或配合政治、生产活动演出小型多样的文艺节目,进行忆苦思甜的阶级教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表扬职工中的模范人物。有的文工队也排演过大型文艺节目。如通北农场业余文工队曾演出过大型话剧《铁流》。农场业余文工队还参加历届市县和全省的职工业余文艺汇演,经常获奖。1953年红星农场业余文工团参加全省职工业余文艺汇演,曾获创作奖和表演奖。1957年,通北农场职工业余文工队参加省国营农场管理厅举办的全省农垦系统业余文艺汇演,获总分第2名。1958年,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话剧团、战士歌舞团和战士杂技团的40多名文艺战士转业到红星农场,使红星农场业余文工团的阵容骤然壮大起来,成为垦区一流的文工团。这些文艺战士,后来调到黑龙江省广播艺术团。
  在年节假日中,生产队也组织文艺晚会,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歌舞等短小的文艺节目。分场、生产队也组织演出队参加全场文艺汇演。每年春节期间,生产队普遍组织群众扭秧歌,各队之间互相串演,有的农场还组织秧歌大联赛,是一年中职工文化生活最活跃的时刻。
  1968年后,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到农场,使农场职工的业余文艺活动空前活跃。各农场都吸收知识青年中能编、能导、会唱、会跳、会演的文艺骨干组织业余文艺宣传队,当时称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1970年至1971年,黑河地区农场局时期,除龙门农场外,都有较大型的文艺宣传队。当时正是普及“样板戏”的时候,各农场文艺宣传队争先排演“样板戏”。如龙镇农场的京剧《红灯记》、永丰农场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尾山农场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引龙河农场和长水河农场的京剧《海港》等。1970年冬,黑河地区农场局在嫩江农场举行了“样板戏”选场汇演。1971年在北安庆华文化宫举办“样板戏”全剧汇演,轰动北安市。这个时期各农场的文艺宣传队除演出“样板戏”外,还演出一些自编的大型戏剧和小型文艺节目。许多节目的演出水平超过当地县专业演出团体的水平。黑河地区农场局政工组副组长、原省文化局艺术处副处长林福本,担任了各场文艺宣传队的艺术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1972年组建省农场局黑河分局后,分局以引龙河农场文艺宣传队为主,组织了分局文艺宣传队。城市知识青年投入农场的文艺活动,活跃了农场的文化生活,也锻炼了自己。曾在国营农场从事宣传和文艺工作的许多知识青年,后来被征兵、招聘和上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部队文艺团体、省市和地区文艺团体,成为骨干。
  农场建立文化宫、俱乐部后,经常利用阅览室、游艺室等阵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二龙山农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最活跃。1982年10月29日,省国营农场总局在二龙山农场召开群众文化工作现场会,推广了二龙山农场的经验。新疆、广东、江苏等垦区的有关领导也应邀出席会议。省农场总局党委副书记王桂林在会上讲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