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衡高衡,男,1918年5月生于北京市一个贫民家庭。1935年他在北京市求实中学读书时参加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山东聊城特委委员,鲁西北抗战日报总编辑、冀鲁豫筑先抗战学院教导主任等职务。抗日战争胜利后,高衡受党的派遣来到黑龙江省历任省军政于部学校教育长,省于部学校校长、省委党校副校长、省教育厅厅长兼党组书记、省文教厅厅长兼党组书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齐齐哈尔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黑龙江大学党委第一书记、校长、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哈尔滨市政协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87年1月24日因病在哈尔滨市逝世,终年69岁。
高衡是萌芽学校的创始人。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重视培养下一代。1947年,他在北安市(当时为黑龙江省省会)担任黑龙江省干部学校校长,并参加了土地改革。当时,他看到了翻身农民的孩子渴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想“在可能的条件下,能为劳动人民做多少事就做多少事”,于是在德都县亲手创办了萌芽学校。
高衡从当时经济困难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在劳动中建设学校的方针。萌芽学校既是学校,又是农场。学生自己开荒种地,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创造学习条件。这样,既为国家节省了开支,又培养了一批爱国家、爱劳动、有文化的有用人材。高衡关心学生,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新中国成立时,他从沈阳给学校寄回一面国旗,每一个学生都给他写信,让他来分享自己内心的快乐。高衡担任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后,仍兼任萌芽学校校长。在他生病的时候,仍经常给学生写信,询问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校在高衡同志的领导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受农民欢迎的教师,同时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及第一个女拖拉机队。1950年,毛泽东为萌芽学校题写了校名。195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在给高衡和萌芽学校的信中,称赞“萌芽学校对新式农业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衡同志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人们称颂“萌芽千家绿,红心万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