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革命史话

三、革命史话

革命史话


               冰 趟 子 战 斗
  冰趟子位于红星农场二十一生产队西。这里岗高林密,还有沼泽洼塘。1937年春,东  北抗日联军第三军赵尚志军长在这里利用有利地形,采取伏击战术,指挥部队发扬英勇顽  强的战斗精神,取得了抗联第三军与日军作战史上较大的一次胜利。也是东北抗日联军战  斗史上的一次典型战例。
  1936年冬,为反击敌人的大“讨伐”,第三军主力部队进行西征,开辟游击区。军长赵尚志率领500余人于12月经海伦、通北向德都进发。1937年春,宿营在冰趟子本营时,接到情报,有大批伪军企图越过冰趟子进山“讨伐”。军长赵尚志决定以逸代劳,利用冰趟子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在进山路口,小山环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沼泽区。小山上还有本营和炭窑,正是埋伏部队的好地方。赵尚志召开干部会议,进行了战斗部署。指挥部设在东北角的小山上,可以俯视整个进山道路,掌握敌情,指挥作战。三师和军部教导团共200多人埋伏在南北两侧的半山腰。二师100多人埋伏在东部的山上。令部埋伏线有1公里多,从东、南、北三面向敌人张开口袋。再由二师派出一个排作前哨,诱敌深入。
  日军北黑联队和伪军警备队1000多人,乘马爬犁和马车,由西进山。前头的日军架着机枪开路。我二师前哨排首先接触敌人,鸣枪报警,边打边撤,把敌人引进埋伏圈。接着,二师一阵突然猛烈射击,打得日军先头部队惊慌失措。受惊的马爬犁狂奔乱窜。后面的日军部队开始分为南北两翼向二师驻地迂回,正好撞着我三师和教导团的埋伏线,又遭到迎头痛击。这样,日伪军的全部兵力被我军控制在山下的开阔地上,进退不得,只好被动挨打。我三军指战员居高临下,猛烈射击。战斗延至天黑,日伪军企图往回跑。赵尚志及时命令部队乘势冲杀,取得战斗的完全胜利,共击毙日军400多人,其中有7名指挥官。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冰趟子战斗胜利后,赵尚志军长率领部队继续行进在林海雪原,北上龙门,又取得伏击日寇“讨伐队”的重大胜利。
  当年通北县的东、西火犁(现红星农场五队、二队)、五福堂(现赵光农场五队)等村屯的群众曾不畏艰险为抗日联军送粮、送物。
                  田船口伏击战
  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为了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粉碎敌人的“围剿”,由三江平原出发,向小兴安岭以西进军。10月,抗联六军到达德都、嫩江一带,以朝阳山区为根据地与敌周旋,田船口伏击战就是西征到德都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次战斗为抗联部队在德都地区站稳脚跟开展游击战创造了条件。
  田船口屯位于讷谟尔河左岸,隔河与莫拉古山相对,现为二龙山农场第五生产队。1939年1月12日晚,六军参谋长冯志钢带领战士60多人从北山到达田船口屯。为了避免部队走后日军对群众进行残害,把部队埋伏好后,冯参谋长派伪村长去距田船口屯3.5公里的腰岗警察分署报告。第2天凌晨,由德都县城方向开来两辆汽车,载日、伪军38人。当汽车开到屯西进入埋伏圈时,冯参谋长一声令下:“打!”我军依靠有利地形,一齐开火。打得敌人东跑西藏,乱作一团。当即击毙日本警尉指导军官木黑俊一、伪警长文叶达和1名伪自卫团丁。击伤伪警长荣广利,活捉警务科长刘日升。伪警察团丁全部缴械投降。打扫战场以后,抗联部队召集群众大会,公布了战果,对被俘伪警察和自卫团丁进行教育。部队撤离前将被俘伪军全部释放。
  田船口屯群众不断给抗联送衣物、粮食、食盐等,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截 击 列 车
  1936年8月的一手傍晚,几十名抗联战士奉命赶到滨北线六井子工区(现赵光农场十一队)。8点多钟,从黑河开来的旅客列车还没有进站,趁着天黑,他们迅速拆掉一段铁轨,埋伏在路旁。不一会儿,列车缓缓驶来。当列车刚要进站时,忽然机车脱轨,停止了前进。押车的日伪军,慌忙下车,乱成一团。埋伏在路旁的抗联战士举枪射击,打死日寇多人,其余仓皇逃窜。抗联战士随即上车搜寻,并对旅客说: “中国人别害怕,我们是抗联战士。”搜查后,安全地撤回山里的营地。
  这次行动缴获了大批军需物资和巨额银元,也为生活在这里的百姓解了心头之恨。
                 赵 光 遇 难
  赵光农场是以烈士赵光的名字命名的。赵光是河北荣城县人,1937年在抗日战争中参 加革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长期的敌后工作和艰苦的战斗生活,把赵光锻炼得机智勇敢、坚定沉着。党组织为了培养他,把他从敌后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赵光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到黑龙江省开展革命工作。当年11月18日,他和李仰南、郭德华等同志被黑龙江省委派到通北县,从维持会手中接管县政权,组建通北县民主政府。赵光担任县政府政务秘书。
  年轻的赵光同志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大胆泼辣、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的革命作风,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但是,一小撮混进革命队伍里的伪警察、伪军官和国民党地下潜伏分子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多次密谋寻机杀害他。1945年12月19日晨,赵光同志去北安向省委汇报通北县民主政府开展群众工作、发展革命队伍,进行对故斗争的情况(当时中共黑龙江省委在北安)。在通讯员邢殿墀的护送下,冒着凛冽的寒风,从县政府(现北安农管局赵光农业机械化学校所在地北安市赵光镇前进村)坐爬犁来到通北车站(现赵光车站)。在候车室门口与辛荣久(混入革命队伍的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三旅第三团团长)、宋振武等十多名武装叛匪遭遇。赵光同志与叛匪进行了英勇搏斗,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时年仅23岁。
  1949年6月20日,中共通北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捞出决定,号召坌县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学习赵光同志的革命英雄事迹,继承赵光烈士的遗志,搞好革命和建设。并决定将赵光同志牺牲的地方——通北站,改为赵光站。后来通北农场也改为赵光农场。
                 剿 匪 斗 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在爱辉县建立了民主政权。刘山东、杨青山等政治土匪经常出没于山区、沿江,破坏新政权,到处抢杀掠夺。1946年初,黑河军分区派赵廉带领一连战士与大五家子区政府公安大队一起,在大五家子南面的三架山阻击刘山东匪帮北犯。坚持阻击两个月之久。每天拂晓进入阵地,太阳下山撤出。战士们爬冰卧雪,饿了啃冻苞米楂子块,渴了抓把雪吃。当时大五家子(即现红色边疆农场场部)是我军剿匪的后方,村屯各族群众全力支援部队作战。5月12日傍晚,阻击战斗在转移中遇到埋伏,司机、满族战士关秋才(下马场人,下马场即现红色边疆农场八、九队)等英勇牺牲。阻击战士完成阻击任务后,才撤离大五家子区。1947年冬,在蓝旗沟(现红色边疆农场第五生产队)等地剿匪时,又有大五家子区的2名满族战士、1名达斡尔族战士和1名汉族战士英勇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