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全面实行招标承包经营责任制
第二节 全面实行招标承包经营责任制
第二节 全面实行招标承包经营责任制
1988年10月中旬,北安管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对1989年“治理、整顿、完善、提高”深化全管局改革,进行部署。先后出台了五个改革方案,即《198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工商运建企业全面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施方案》、《关于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暂行规定》(23条)、《大力发展双体经济的两个决定》、《局直工商企业招标承包工作实施方案》。从当年11月开始,局、场两级分工负责,组织实施,管局机关由主要领导牵头组织3 个工作组,分别对3个农场、6个局直属工商企业,开始招标承包工作,各个农场也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推进场办企业的招标承包工作。招标承包过程中,全面引进了竞争、风险、法律和乡镇企业灵活机制。按照统一模式、统一程序、统一规定进行。由于领导重现、分工明确、精心组织、责任落实、程序规范、方法稳妥,使工商运建企业改革迈出了较大的步伐。1988年末统计,全管局216 个企业,基本全部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其中招标承包、租赁转让企业占82% ,实行风险抵押的企业占79% ,全员风险抵押承包企业占61% ,收缴风险抵押金352.2 万元。通过招标承包和风险抵押,使工商运建企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赵光糖厂1988至1990年连续3 年获黑龙江省制糖工业系统“优胜杯”竞赛第一名,1990年度中国500 家最大企业及行业50家评价中,位于黑龙江最佳经济效益排序第17位。1988~1995年赵光糖厂 5次夺得全国大中型糖厂厂际竞赛第一名,成为全国制糖行业5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和黑龙江省利税200强企业。
彻底改革人事制度,厂长(经理)实行招聘竞争上岗。1989年初,管局党委决定局直4 个企业,两个农场招聘厂长,竞争授标,民主选举,管局党委考核批准上岗。赵光糖厂召开四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管局申立国局长带领工作组参加大会指导招标投标工作;全厂有6 人投标,经过竞争演讲,公开答辨,定向性选举,考评委不记名投票,原厂长落标,副厂长王志刚中标当了厂长。赵光机械厂董善信中标任厂长,商业总公司胡良义、物资总公司林显峰中标任总经理,赵光农场、襄河农场也实行了招标承包责任制。新任厂(场)长同管局领导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书,承包原则,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承包形式为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承包合同确定了经营指标(包括产值、经营利润、上缴利润)和考核指标,明确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和奖罚。全面完成年度职工合同指标的(含计划亏损企业,减亏视同盈利)经营者收入为职工平均收入的3 倍,超盈利部分的3%作为奖金奖励经营者。由于实行招标承包责任制,使企业的人事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彻底搬掉了干部的铁椅子,一批新的经营人才在投标招标竞争中脱颖而出。赵光农场在层层招标承包中,有2名副场级、6名正副科级干部落聘,有3名工人、2名一般干部当了厂长(经理)。
承包招标体现了先进性、合理性,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对一”谈判、讨价还价、压指标的现象。1989年全管局工商运建企业签订合同的利润指标为732.3万元,比1988年实现利润367万元,增长99%.赵光农场1988年场办企业上缴利润是40.6万元,1989年招标承包指标是62.8万元,实际签订是71.8万元,比1988年增长76.3% ,比标的高14.3%.局直商业公司的标的在竞争中销售指标提高4%,利润指标提高5%. 风险抵押承包增强了企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全管局工商运建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同时实行了与抵押金相对应的奖罚制度。局直企业的经营者抵押金为5 000元,场办企业经营者抵押金为2 000元,副职、一般干部和职工逐级按比例减少。通过风险抵押,责任分明,风险共担,把经营者的权、责、利同职工的收入紧紧连在一起,激发了企业全员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监督经营者领导行为的主动性,使企业的生产经营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推动了企业内部的改革深化。新的经营者上任之后,都把主要精力用于企业内部的改革上。局直企业和场办骨干企业,基本建立起了分解指标,层层承包的经济责任制网络和指标系统。分配制度改革在打破基本工资的基础上,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分配办法。赵光糖厂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勾的分配办法,商业系统实行了百元销售额,百元利润含量工资。场办企业普遍实行了计件工资、岗位工资、含量工资、效益工资等,并基本坚持了“交够利、留足费、审计之后再分配”的制度。劳动制度改革开始突破,主要是推行优化组合、合同制管理。赵光啤酒厂,1988年亏损21万元,啤酒车间在岗职工110 人;1989年招标承包后,新厂长对啤酒车间定员只有71人,工资成本减少4.5 万元。二龙山农场物资公司,优化劳动组合后,对分离人员安排新的生产门路,分离人员的收入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加了20%左右。
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局直企业普遍建立了资金办,厂内银行行使资金管理、融通、存贷、结算、分户、核算的职能。原材料- 半成品- 成品- 销售实行买卖结算制,并以此制约原材料消耗、成本、产量、质量、利润的关系。以此为主线建立了各个环节的岗位责任制,按质量系统标准,制定企业达标和企业升级考核办法,一大批局直企业和场办企业达标。使工商运建企业的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