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 第五节 农业综合开发
一、机构设立与职能
北安管局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成立于1991年3月,编制8人,实配 4人,机构为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处级单位,对外挂两块牌子,即项目办公室和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办公室。1992年实配人员达到5 人。1996年北安管局机构改革,为适应国家、农场总局对农场政策加大力度的需要,将项目办更名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简称开发办),人员编制为2 人。2001年初北安分局机关再次机构改革,将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划归分局计财处,由原来的独立处室变为农业综合开发科。历任项目办(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是:王立新,副主任是:纪向友。
1991~1996年间,项目办主要负责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利用外资、农业综合开发等项工作。其具体职责是:负责农场综合开发项目的总体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扩初设计等前期工作的审核、论证、申报、计划、统计报表的编报、项目的检查验收、财务管理及相关信息反馈等工作。
1996年机构改革后,根据国家对农业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的实际情况,项目办更名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工作职能有所扩大,具体职责为:(1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制定北安垦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实施细则。(2 )根据国家、省农垦总局对垦区农业综合开发战略要求,编制北安垦区农业综合开发中长期发展规划,编报并组织实施项目年度计划。(3 )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负责办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拨付、借款及财政有偿资金的回收工作。(4 )组织考察、评估、论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按规定程序选项、立项和向农垦总局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核查在建项目执行情况,组织竣工项目的检查验收。(5 )负责北安垦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和申报,负责国家批准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扩初设计的审核。(6 )负责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法人制、项目招投标制和项目监理制的管理工作。(7 )负责北安垦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的统计管理工作,掌握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组织收集和积累有关信息资料,提供信息服务。(8 )负责北安垦区农业综合开发调研工作,改进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和机制。(9 )指导并组织北安垦区农业综合开发干部队伍专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
(一)指导思想
北安分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随着国家开发政策及投入方向的变化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1994年期间,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要建设任务,以增加粮食产量为目标;第二阶段是1995~1999年期间,适应调整农业结构的要求,增加了多种经营项目;第三阶段是从2000开始,农业综合开发进入了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的历史阶段。“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化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种植业、养植业、加工业、科技、市场等多个环节实行组装配套开发,推动农业经济登上新台阶。
(二)开发任务
1991~1994年,农业开发任务主要是中低产田改造和开荒。这个时期属于立项初期,全管局只有赵光、二龙山、红星等6个农场被列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1994年完成了500万美元加拿大政府贷款,购置农业机械项目。
1995~1999年,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适当开垦宜农荒地,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项目。到1998年又有龙镇、襄河、逊克、锦河4 个农场被列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行列;2000年引龙河农场被列入到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行列。截至2000年底,全分局已有11个农场成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1999年12月赵光农场集中榨奶保鲜项目,通过了国家农发办论证。
2000年以后,农业综合开发任务是,以低产田改造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优质粮、优质饲料,发展“两牛”(奶牛、黄牛)为主的畜牧业及种植业、加工业等多种经营项目。2000年,完成了北安垦区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规划编制工作。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国投、贷款、自筹三部分组成。北安管局自199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启动以来,项目投资由1991年的538.9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7 865万元;国家投资由1991年的170.7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2 627万元。(参见附表2-1~3)
(三)开发措施
1 、低产田改造:采取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等对低产田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形成田成方、道成线、林成网的田园化格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 、优质粮食、饲料基地建设:采用引进品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购置设备、进行科技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两优”基地。
3 、多种经营:通过引进良种,建设育苗大棚,喷灌等措施发展种植业,通过建设标准化牛舍、建青贮窖、引进优质种牛、采用先进技术,建集中榨保鲜奶站、建设肉牛基地和奶牛基地;通过建设种子烘干塔、仓库、晒场、加工车间,引进清选、精选等选种设备及种子包衣等设备发展种子加工业等。
(四)开发成果及效益
1 、 成果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北安分局共争取农场综合开发总投资23 027.4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 016.02万元,银行贷款6 516.18万元,自筹资金8 495.22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100.7万亩,开垦宜农荒地2.23万亩,造林5.37万亩,建设大豆蛋白饲料作物基地2.5万亩,建设种子加工厂4座,肉牛基地1处,苹果、元葱基地 1处,集中榨奶保鲜站28处,马鹿建设1处(马鹿养殖场)。完成开挖渠系 2 776.07公里,沟渠土方量1 019.36万立方米,沟道护砌130.58公里,完成渠系建筑物2 437座,机电井162眼(参见附表)
2 、 效益累计新增10 440万公斤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人均增收260元;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1994~1999年北安分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连续6 年被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农垦总局)评为“先进单位”称号。
分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土地治理项目)
(1991~2000年) 表2-1
续表2-1
分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多种经营部分)
(1991~2000年) 表2-2
分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工程部分)
(1991~2000年) 表2-3
续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