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预算管理

第二节 预算管理



                   第二节 预算管理
  一、基本原则保证
  企业正常运行所耗费用获得补偿的原则:企业为管理经济所耗费的最低费用,必须在当年获得补偿。管理费收入、营业外支出收入、财务费用收入采取“以支定收”,不留缺口。
  量入为出原则:在确保目标利润得以实现,企业管理经济所耗费用获得补偿的前提下,对其他年度开支严格遵循量入为出原则,尤其对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严加控制。
  保证职工通过劳动获得相应收入原则:在制定预算过程中,把职工通过劳动获得相应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加以体现,正确处理“三者”(国家、企业、个人)利益关系,保证职工收入有所增长。
  收支配合的原则:预算收入和支出在范围、标准、数额上相配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杜绝不属于本项收入抵顶本项支出,即每一项支出都要对应每一项收入来源。
  完整性原则:预算收入和支出必须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全貌,凡是企业各项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不允许出现预算之外还存在提取、加价、分摊等各项收支活动。
  二、管理程序
  (一)预算管理
  组织机构分局成立由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主管财务副局长、财务处长、国有资产管理局长、审计处长参加的分局预算管理委员会(简称分局预委会)。预委会下设办公室(简称分局预算办),成员由财务处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非常设机构)。
  各农场成立由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副场长、计财科长、审计科长参加的农场预算管理委员会(简称农场预委会),预委会下设办公室(简称农场预算办),成员由计财科等相应部门人员组成。
  (二)预算编制
  各农场预委会根据分局下达的年度利润等相关责任目标,结合本农场实际情况,确定本场年度目标利润。同时,依据年度生产计划和保证企业运行所必须耗费用情况,在充分酝酿、合理安排的基础上,确定总体收支额度,交由计财科牵头的预算办进一步细化并编制年度预算,然后经报农场预委会审议通过后,形成年度企业内部预算计划草案。
  (三)预算审批
  企业内部预算实行审批制。年度企业内部预算计划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以正式文件形式报分局审批。分局预算办代表分局预委会接受各农场上报的年度企业内部预算计划报告,经审查后提出对各企业内部预算修正意见并提交分局预委会审批。分局在接到预算计划报告15日内,将审查调整意见批转各单位,各单位以此作为重新调整预算和安排年度各项工作的依据。
  (四)预算执行和调整
  企业内部预算经批准后,各单位要将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生产队等基层单位。生产队等基层单位要分解落实到家庭农场、科室、班组或个人,做到目标明确、奖惩分明,确保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
  日常预算执行组织工作,由农场预算办负责。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对有预算收入的单位积极组织按规定时间如期上交,凡以实物上交的单位,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年度市场变化导致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对预算支出单位,要严格执行预算计划按时拨付各项费用。
  各单位计财科对企业内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半年和年终各召开一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会,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将分析报告上报分局预算办。
  预算调整,是指经批准的企业内部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因追加支出或调减收入而发生的部分变更。在预算年度内当遇有生产经济情况出现重大变化和政策调整对预算计划发生较大影响时,可以进行预算调整。预算调整要对追加支出和调减收入以及计算依据等情况做以详细说明,并以农场文件形式上报分局预委会审批。分局在接到报告15日内给予批复。提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分局批复调整本单位年度预算计划。
  (五)预算监督和考核
  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工作由审计部门负责。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季度、半年、全年进行检查、监督,并在预算年度末向分局预委会提报审计报告。
  建立预算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同经营者年薪挂勾。企业在预算年度终了后,编制企业内部预算收支决算报分局预算办。分局预算办对各单位上报的内部预算收支决算进行审查,并将年度预算计划同预算收支决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考核结果和影响经营者年薪情况,报分局预委会审批。各农场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对分解落实到基层单位的预算指标进行考核,并将责任目标完成情况同管理者的工资及风险收入挂勾。
  三、预算的组成
  企业内部预算分为生产经营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生产经营预算是指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预算收入和支出。建设性预算是指为扩大再生产,用于基本建设等资本性支出方面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
  (一)企业生产经营预算组成
  1 、预算收入:(1)代缴税金收入;(2)收缴管理费收入; (3)收缴财务费用收入;(4)收缴营业外支出收入;(5)收缴职工福利费收入;(6)收缴利润收入;(7)收缴基金收入;(8)风险理赔收入;(9)其他预算收入。
  2 、预算支出:(1)代付税金支出;(2)管理费支出;(3)财务费用支出;(4)营业外支出;(5)职工福利费支出;(6)基金支出;(7)风险理赔支出;(8)其他预算支出。
  (二)企业建设性预算组成
  1 、预算收入: (1)国家及上级拨款收入;(2)扶贫贴息贷款收入;(3)银行贷款收入,其中包括:开发银行贷款收入、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收入;(4)扶贫以工代赈收入;(5)外资投入收入;(6)企业自筹收入;(7)职工集资收入;(8)其他收入。
  2 、预算支出:(1)国家及上级拨款支出;(2)扶贫贴息贷款支出; (3)银行贷款支出,其中包括:开发银行贷款支出、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支出;(4)扶贫以工代赈支出;(5)外资投入支出;(6)企业自筹支出;(7)职工集资支出;(8)其他支出。
  企业内部预算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当年的12月31日止。生产经营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应保持合理的比例和结构,在保证生产经营预算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建设性预算。
  生产队级经费除属于直接生产过程延续的如共同生产费和制造费用需分别计入家庭农场成本费用外,其余全部纳入农场预算管理,由总场统一收缴,按时拨付,不允许生产队在农场承包指标外再额外收取任何费用。企业在其他预算收入中,按预算收入额的3%设置预备性支出项目,用以解决内部预算不可预见的支出。预备性支出原则上在上半年不能动用,预备性支出的动用应由农场预委会审批。
  四、实施权限
  农场为预算实施权责主体,对预算编制、执行、调整、考核具有建议和实施权。生产队为总场的派出机构,仅具有预算的执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