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农场经济管理学会北安分会

第一节 农场经济管理学会北安分会


             
             第一节 农场经济管理学会北安分会
  1988年3 月19日,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建,黑龙江省农场经济管理学会北安分会正式成立。黑龙江省农场经济管理学会是全省农场系统经济管理方面科学技术工作者学术性的群会团体,受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双重领导,同时是中国农垦经济研究会团体的会员。
  参加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北安分会第一次会员大会的会员共125 人,大会共收到论文82篇,其中有12篇在大会上进行了交流,有32篇被评为优秀论文。按照会议程序,大会由黄宝铭、刘兴久主持;申立国作筹备工作报告;宣读了学会《章程》;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会由31人组成,名单如下:
  理事长:申立国
  副理事长:黄宝铭 金汉君 刘兴久 李颖囝
  秘书长:杨国兴
  副秘书长:于亚彬
  理 事(按姓氏笔画为序):卜海飞、马文起、于亚彬、王广礼、王立新、王志荣、王志民、尹洪钧、申立国、刘兴久、刘清佳、李颖囝、李一民、杨国兴、张万彬、张志俭、张永新、张希成、吴宗超、吴 巩、陈俊业、金汉君、胡耀祖、侯振兴、赵永才、贾子俭、黄宝铭、常殿文、康昌大、谢中飞、蔡伯畏。
  常务理事会11人:申立国、黄宝铭、金汉君、刘兴久、杨国兴、李颖囝、张永新、王立新、张希成、常殿文、李一民。
  申立国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成立北安分会是组建软科学队伍,振兴农场经济的需要。第二、成立分会是提高管理水平,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方向的需要。第三、成立分会是发挥学会组织优势,推动科研领域横向联合的需要。学会会员覆盖面很广,不仅有政研体改、计划财务、劳资审计等方面的人员,还有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文教卫生、组织宣传等各条战线和各个专业的同志;不仅有专业技术人员,还有农场的企业管理者,充分体现了农场管理学会跨学科、综合性、群众性的特点”。
  黑龙江省农场经济管理学会北安分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民主,开展学术上的自由讨论,发动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农场管理人员,深入探讨研究农场经济管理的科学规律,为促进农场经济的繁荣,为逐步实现农垦现代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广大会员依托会刊《农场经济管理》、《中国农垦经济》、《中国农垦》、《调查研究》、《农垦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和调研报告以及经济通讯、特写、专论等有深度、有观点、有新意、有价值的文章。会刊《农场经济管理》的订阅至1996年前后,曾达到600 多份。管局成立分会后,各农场均成立了基层学会。学会工作一度走在了全垦区的前列。
  黑龙江省农场经济管理学会北安分会,于1989年3 月25日至26日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省农场管理学会、北安市体改委、中共北安市委研究室、北安市政协和北安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嫩江局分会的同志应邀出席了会议。北安管局领导对讨论会的召开十分重视,有4 位管局领导参加了会议。局长、分会理事长申立国为大会作了工作报告;总会计师、副理事长黄宝铭作了会议总结。这次会议开得好,它以联系广、影响大、层次深、领域宽、观点新的特点,而载入北安管局农场经济管理学术研究的史册。
  大会收到论文96篇,其中局领导撰写7 篇;农场和局直39篇,占41% ;局机关50篇,占52%,大会评选论文最高奖1 篇,优秀论文奖45篇,荣誉奖25篇。大会交流论文23篇。拓宽了学术研究的领域,令人耳目一新。大会所收到论文的最大特点是:层次深、领域宽、观点新、紧密结合了北安垦区的实际,受到了与会人员的好评。
  会议奖励了龙镇、襄河、赵光农场先进基层学会和12名学会活动先进工作者。会议期间进行了评刊活动。北安分会当年订阅会刊320 余份。襄河、赵光农场介绍了订阅和利用会刊的经验。他们的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支持学会工作;二是把会刊订阅当做花钱少、收益大的智力投资去抓;三是积极组织阅读,提高会刊的应用性和指导性;四是抓利用会刊的典型,提高会刊的知名度。
  由于分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影响也越来越大,会员已发展到200 多人。为适应工作需要,增强学会的组织领导力量,使学会工作更富有生气,会议对分会理事会成员进行了补选:增补曹景春、曾建华、王志学、杨国兴为副理事长,杨国兴兼秘书长;增补胡良义、林显峰、康昌大、毕文杰、王金福、王亚茹、贾子俭为常务理事会理事。
  理事长申立国在会上强调:“学会工作很重要,软科学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已被分会工作的成绩所证明。学会发展到今天,是来之不易的。北安分会的工作在省学会的指导下,跨出了坚实的一步,迈入了绚丽多彩的春天,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为了搞好一下步的研究工作,他提出了10个方面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