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业
第八章 商务
第一节 商业
第一节 商 业
一、管理机构
1986以前,北安农管局商业处下设12个商业批发公司(其中包括两个医药公司和两个生产资料公司)。1987年 1月,商业处在北安市头道街新建一栋综合商业楼,设立北安农垦百货商场,加上原有建在赵光农场境内的建疆红商店,共有14家企业。1995年 1月,所属商业处的两个医药公司和两个生产资料公司从商业中分离出去,成立了独立的北安垦区医药总公司和北安垦区生产资料总公司。1995年 2月,商业处所属的百货、烟酒、土产、五金、北安农垦百货商场、北安五交化公司及北安经销公司依法宣布破产,至1996年5月破产终结。
1996年11月,商业处改为北安农垦经贸实业发展总公司,总公司地址设在北安市六道街。截至2000年底,实有职工321人,其中:总公司机关10人、破产企业职工237人、外办18人、下岗自谋职工37人,退休及遗属19人。历任商业处(总公司)处长(总经理)是:胡良义、宋乃春、张华平。原商业处设党委,历任党委书记是:王志民、崔善杰。
二、商品购销
1985~1987年间,北安农管局商业处所属各批发公司及百货商场、商店经营的商品物资品种繁多、客商客户也比较多,生意兴隆。当时经营商品主要有烟酒糖茶、五金交化、针织百货、土特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化肥农药、医疗器械、药品批发等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北安垦区所属14个农场,年销售额平均在 3 000万元左右。1988年,商业处所属各企业推行部、组承包制和“四自”(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经营形式,调动了广大承租者的积极性。从1989~1992年间,商业企业发展很快,经营效果明显,销售额呈逐年增长势头,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年利润实现100万元以上。
三、管理体制转变
1993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商业体制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国营商业企业已经不适应市场经营发展的需要,各省级商业二级批发站开始解体,市、县级三级商业批发站(公司)步履艰难,生存处于困境,纷纷倒闭。在这种形势下,北安垦区商业企业经营不景气,多数企业严重亏损,拖欠银行贷款无法偿还。1994年,大多数商业企业开始剥离经营,“租壳”、“卖瓤”。有的公司从商业中分离出去(如医药、生资),百货、烟酒、土产、五金、五交化等企业于1995年宣布破产,商业处改为北安农垦经贸实业发展总公司,主要经营粮油批发、农副产品、畜产品、山产品和苫盖物资等,并代行商业处职能,负责管理原商业处破产企业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