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科技机构

第四编 科教文卫

第一章 科技

第一节 科技机构


 
                 第一节 科技机构
  一、管理机构
  1986年,管局和各农场设有科学技术委员会,局科技处、农场科技科分别为两级科委的办事机构。1996年,按照管局机关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设立北安管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和科技处,编制由改革前的4人缩减为2人。由于科协 4名老同志退休,科协工作由科技处承担。历任科技处处长是:金汉君、李一民、刘殿龙。副处长是:荆培强
  二、体制改革
  1983年,全管局试行了科学技术责任制,即:科研责任制,生产责任,技术推广和应用承包合同制,技术服务责任制。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积极性,增强了科技活力,促进了科技工作的发展。
  1987年,管局党委以北局党字[1987]30号文件下发了《北安国营农场管理局科技体制改革方案》,推进了全局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管局科研所一个单位挂两个牌子,既是管局直属科研单位,又是总局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促进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实验与推广相结合,拓宽了技术推广应用的主渠道。各农场建立健全了农业实验站,在科学试验、技术推广中发挥了示范和先导作用。红星农场的各生产队普遍建立了科研班或科技示范户,为垦区的科技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经验,得到了总局的肯定和好评。有不少农场学习、借鉴他们的做法。到1990年,北安管局各农场生产队普遍建立了科研班或科技户,共计268个。
  在省委、省政府《关于放活科技人员政策若干问题的规定》公布后,全局结合垦区实际制定了实施细则,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管局科研所的各研究室,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科研人员自由组合、课题承包,对外搞技术服务。他们先后在龙镇、二龙山、赵光、长水河农场开展技术承包服务,并得到了管局领导的支持,为他们调拨了部分平价化肥,使科技人员在技术承包服务中“既开方又抓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局、场两级机关的科技人员也都自觉地转变作风,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管局科技处聘请两位离休的老专家为技术顾问,到引龙河、红星等农场生产队开展现场技术咨询、高产攻关示范活动,效果显著,深受基层干部职工的欢迎。
  三、科协大会
  1987年,管局召开第二次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二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曾建华,副主席金汉君、王守廷、吴显生、马文起,金汉君兼秘书长。由第二届科学技术协会推荐经管局党委批准,成立管局科技经济咨询委员会,成员有王守廷、金汉君、吴显生、李其恕、毛健群、王福伦、朱龙飞、栾国斌、王德安、贾子俭、黄中国、李一民、程乐圃。
  1991年,管局召开第三次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曾建华,副主席金汉君、周家庆(兼秘书长)。
  1995年,管局召开第四次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四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王立程,副主席金汉君。
  1999年,管局召开第五次科协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朱景波,副主席刘殿龙,王寒星兼秘书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黑龙江省农垦红十字会章程》的有关条款,黑龙江农垦北安管局红十字会于1994年 7月28日成立,管局副局长李颖囝任会长,管局卫生局局长郭恒伟任副会长,共有会员66名。管局红十字会经管局民政局审批登记。其它专业学会,由于负责人相继退休,没有及时换届,各学会技术交流等活动开展得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