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科技活动

第四节 科技活动


 
                 第四节 科技活动
  一、科技扶贫
  1986至1989年,根据中央和省委对贫困地区进行扶贫的指示精神,总局把帮助贫困场扭亏转盈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措施。北安管局有 9个农场(锦河、红色边疆、逊克、龙门、襄河、龙镇、引龙河、长水河、尾山)被列为贫困场。总局农垦科学院把北安管局作为扶贫点,经过多次调研考察,根据贫困场的要求,确定了引龙河、长水河、龙门 3个贫困场为农垦科学院扶贫重点单位,同时确定了16个技术扶贫项目,并由科学院抽调 4名高、中级科技人员组成专门扶贫办公室,有3人分别常驻3个贫困场,组织扶贫措施落实,协助农场抓好生产管理,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主要做法是:一是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先后举办科学种田、奶牛科学饲养管理、农机维修与故障排除、浅水养鱼、食用菌栽培等各种培训班20余期,参加学习人员达1 200人次。二是调整种植业结构。扶贫办提出了“压麦、增豆、扩大油菜,不种赔钱地”的思路,使种植业经济效益趋于稳定。三是引进、开发、推广实用技术。先后引进了“油菜机械化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大豆三垄栽培技术”、“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技术”、“退耕还草技术”等,经试验应用效果良好。
  二、科技兴农
  1990年,总局党委提出的工作思路是:“两兴两稳一良化”,即:科技兴农、管理兴工,改革稳中求深,经济稳中求进,良化垦区的小气候。这几项工作坚持时间最长、牵动最大的是“科技兴农”。管局制定了1990年“科技兴农起步方案”和“科技兴农”总体方案。管局“科技兴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北安垦区实际出发,以“科技兴粮”为重点,以提高粮豆油单产、总产和农业生产综合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改造低产田、提高装备水平,加强基础建设,增强抗灾能力、标准化作业实施能力和新技术推广能力为手段,有计划地全面推进农业技业进步和技术改造,使农业生产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步入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开展“科技兴农”活动的主要做法:一是从1989年11月开始,以认真总结坚持标准化作业、坚持科学种田的经验为内容,先后在全局上下开展了“科技兴农”宣传月活动,以此唤起和强化了北安垦区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使“科技兴农”变成了全局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二是开展了多层次、多门类的岗位培训。每年冬季,局场两级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了生产队长、机务队长、机务统计和机务人员,培训总人数每年都超过 1.5万人次,为“科技兴农”战略的全面实施,做了技术上的准备。三是围绕实施“科技兴农”“总体方案”和“起步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五大作物农艺流程》、《农机田间作业规范》等各项规范制度。坚持严格标准、严格检查、严格验收,保证了科技兴农各项措施在农业生产的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的实施。四是加强管理,保证了农业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的落实。在全局落实三垄栽培、深施肥、稀土微肥、增产菌等1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过程中,坚持了按项目、分作物下达指标,实行目标管理,严格检查验收,收到了投入少、产出高的效果。五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投入,提高抗灾能力。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采取了多种集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保证了科技兴农的需要。1990年,全局化肥施用超过3.5万吨,比1989年增施 5 000余吨。全局共筹措资金2 000多万元,用于农机具更新补套和农业设施建设,使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种植业大幅度增产增收。“八五”期间,全局农业投资累计达 3.4亿元,改造中低产田58万亩,购置农机具2 462台件,大大增强了农业生产综合抗灾能力,产出水平明显提高。5年累计增生产粮豆224.37万吨,比“七五”时期累计增产粮豆82.37万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受到了挑战,以“高产、高效、优质”为目标的精准农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北安管局顺应精准农业发展潮流,确定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产、职工增收、企业增效的发展目标。在种植业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建立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包括油菜、白瓜子、芸豆、药材生产基地。二是以高产高效为目标,积极发展扩大玉米及水稻高产作物。三是以优质优价为前提,大力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四是以节本增效为目标,严格控制农业的综合成本。各作物的直接成本全面推行“亩成本承诺控制法”。五是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重点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油菜、玉米烘干技术,加强原垄卡种机具研制,通用播种机改装,甜菜移栽与玉米覆膜机的改装,油菜菌核病防治机械研制改装,抗磨剂、燃化节能器应用。此外,总局把北安分局定为垦区西部“科技示范带”的重点实施单位。其中,种植业列入总局、分局示范带的共有 4个农场,即:赵光农场的大豆覆膜试验区(二十六队)、“甜菜移栽示范区”(十队)、“玉米覆膜示范区”(二十八队);二龙山农场的“大垄油菜栽培示范区”(十一队)及玉米双降膜示范区;格球山农场的“白瓜籽示范区”及“甜菜移栽示范区”;建设农场的“水稻高产示范区”(十九队)。同时,北安分局把承担的国家大豆高产攻关项目26万亩、省级小麦攻关项目53万亩、部级“丰收计划”项目20万亩均列入科技示范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