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公共卫生
第六节 公共卫生
第六节 公共卫生
(一)学校卫生。北安垦区学校卫生工作是从1985年开始开展的,初期工作只限于对学生健康状况建档和四病(鼻炎、龋齿、近视眼和脊柱弯曲)普查。随着垦区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发展,学校卫生工作也得到进一步开展。1988年,开展了近视眼、龋齿、沙眼、蛔虫、脊柱弯曲、贫血、营养不良、扁平足、鼻炎9种病的普查和沙眼、龋齿、蛔虫、近视4种病矫治。1992年,全局中小学生总数26 690人,体检人数21 700人,体查率81.3%,查出近视1 024人,矫治率54.2%;沙眼2 380人,矫治率74.5%;龋齿6 062人,矫治率 12.5%;蛔虫投药21 374人,投药率98.5%。1997年,分局卫生局和教育局根据上级要求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通知》,对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目标、 6种疾病防治目标、防治办法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学生常见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2000年,北安垦区各级防疫人员对全分局24 290名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常见病进行健康检查,查出营养不良725人,沙眼1 822人,近视970人,龋齿7 304人,蛔虫阳性56人,都分别进行了矫治,共投放驱虫药64 078片、利福平眼药水 2 265支。分局防疫站对局直两所高中、赵光机校共1 097名入学新生健康检查,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36人,肺结核1人。加强了学生食堂、宿舍、学生饮用水的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多年来没有发生中小学生食源性疾病发生。
(二)食品卫生。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法》开始试行。管局成立了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局场两级防疫站都相继配齐了卫生监督员,建立了食品卫生检验室。1986年以后,各农场防疫站每月都对饮食业餐茶具消毒情况进行一次监测,管局每年抽查一次,对卫生条件不合格的食品企业都分别给予警告、限期改进、停业整顿、罚款处理。为了提高监督执法队伍的专业水平,分局举办执法人员学习班,通过培训仪器监督员业务水平和执法水平逐年提高。1997年,全分局有食品企业1 357户,其中:加工企业218户,销售业670户,餐饮业167户,集体食堂66户,摊床168户,共有从业人员2 054人。每年都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率100%,合格率99.9%,培训率100%;5病调离率100%,对地产食品进行监测合格率100%,餐茶具消毒监测合格率达80%。开展对辖区内14个职工医院、11家药店及1家保健品商店进行检查,对夸大宣传保健品和四种违法销售的保健食品都进行登记和收缴。1999年,对全局食品企业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查出不合格碘盐 210公斤,给予销毁处理。食品卫生工作已经形成法制化、规范化管理。1990年,全国栋被省卫生厅授予“优秀食品监督员”称号。
(三)劳动卫生。1985年,经管局卫生防疫站调查,全局有工矿企业32家,从1987年至1998年,共体检接尘作业工人5 431人次,诊断为矽肺病人共121名;对35名接触铅作业工人进行体检,未发现铅中毒吸收病患者。1991年,管局防疫站购置了粉尘、噪声、采光、湿度、气压等劳动卫生监测仪器,并对尘毒危害较重、尘肺发病率较高的赵光机械厂铸造车间进行卫生监测,经监测结果显示,铸造车间粉尘浓度达118.6mg/m3,超过国家规定标准59.3倍(国家标准2mg/m3,),该车间120名作业工人,当时有19人被诊断为尘肺病,患病率高达15.8%。对此,向赵光机械厂提出对铸造车间整改意见。赵光机械厂领导高度重视并及时地对铸造车间进行了整改,达到了国家标准。
放射卫生监督监测。全局现有X线机17台、CT机2台,其中:“八五”期间购置8台X线机和2台CT机。在总局防疫站大力支持下, 对17台X线机和2台CT机进行了全面防护监测,监测合格率达100%。现有工作人员43人,普遍进行了防护培训,培训率达100%,上岗持证率达100%。省卫生防疫站每年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检查,检查率达100%。1998年,郝长安被省卫生厅授予“公共场所监督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