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居民经济收入
第二章 人民生活
第一节 居民经济收入
第一节 居民经济收入
1986年,北安垦区有14个农场,其中有 9个农场是贫困场。1989年,总局课题组对北安局贫困农场逐个进行了考察。据调查,全管局总人口189 375人,贫困场人口 89 416人,占全局总人口的47.2%;全局有职工79 414人,贫困场职工35 835人,占全局职工总数45%。贫困农场职工平均收入较低而且很不稳定。龙镇农场年均收入200元以下的户共有845户,占全场总户数27%,其中有134户(占全场总户数4.2%)是属于老、弱、病、残的生理性贫困户。据调查,贫困农场的行政、事业单位和某些工副业欠发工资是普遍现象。龙镇农场共欠职工工资 253万元、引龙河农场欠职工工资 190万元,还普遍欠家庭农场兑现款、欠离退休人员的福利基金。龙镇农场“幸福院”里面住着 117名落实政策和刑满就业的孤寡老人,由于农场欠发生活费,他们的生活十分困苦,有病也难以医治,有30多名老人因此而悄然离去。
1986~2000年间,黑龙江垦区人均收入由453元上升到785元,上升了 332元,而北安管局人均收入由346元上升到537元,只增加191元,收入差距由89元拉大到248元。1988年贫困农场人均收入,统计数字是537元,扣除亏损挂账的因素,人均实际收入只有304元,现金也只有206元。
1990年以后,在国家和上级大力扶持下,在管局党委的领导下,北安垦区广大干部职工发扬北大荒精神,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双体经济,促进了各业发展。从1989年到1998年,农业连续10年获得大丰收,全管局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走出了低谷,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1年人均纯收入981元,比1990年增长5.4%。据调查显示,贫困户逐渐减少,中等生活水平的家庭居多,贫困户、中等户、富裕户的差距逐渐缩小。被调查队人均收入在500元以下的占14.1%,500元以上的占37.2%,比1990年减少10个百分点。
1995年,据抽样调查统计,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2 259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上年增长3.1%。2000年,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全年从业人员劳动报酬 3.6亿元。职工工资总额2.4亿元,职工平均工资4 720元,增长9.2%。北安分局从1998年开始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年全分局共有低保对象 10 763人,年享受低保金5 166 240元,人均补助480元。全分局人民生活水平“九五”末期总体达到了小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