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气温
第四章 气候
第一节 气温
农场地处中高纬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而炎热,冬季长而寒冷,结冰期长达7个月,春季风大少雨,温度变幅大,秋季降温急剧,早霜猝不及防。
年平均气温0.2℃。暖年(1975)平均气温1.9℃,冷年(1969)平均气温-1.7℃。1月最冷,平均气温-22.5℃,7月最热,平均气温20.1℃。极端最高气温1965年6月10日达35.7℃,极端最低气温1980年1月12日,达-4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O℃的时间是3月25日至4月24日,历年平均为4月12日前后。稳定通过0℃的终日历年平均为10月20日前后。稳定通过10℃的时间是5月3日至6月5日,历年平均为5月20日前后,历年平均终日为9月17日前后。大于10℃积温平均值为2300.7℃,基本上能满足小麦、大豆、苞米等作物生长的需要。
无霜期99—144天,历年平均120天。1959年最长,144天,1978年最短,99天。初霜日期9月15日至25日,历年平均初霜日在9月19日前后;终霜日5月20至30日,历年平均为5月22日前后。受复地形影响,山区来霜早,沿江平原来霜晚,1978年,地处山区的潮水,9月6日就有了初霜。场内无霜期分布情况是:沿江平原120天,潮水和3分场山上生产队115—120天,二分场仅1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