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踩点开荒

第三编 建场史略

第一章 艰苦创业时期(1949——1957)

第一节 踩点开荒



  1949年,党所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爱辉县的土地改革运动于1948年初也已胜利完成,全县正进行着胜利后的经济建设。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仍处在困难时期。年初,刚刚与黑河地区专员公署分开办公的爱辉县政府,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减轻人民负担,解决县政府粮食和副食不足的困难,决定由县政府秘书科负责,创办机关农场,开荒种地,生产粮食。  
  1月,爱辉县政府秘书科长李伯言带人到大五家子区的大芬堆一带踏查,发现大芬堆屯西北约2公里处有大片撂荒地,就决定在这里建场。李伯言回黑河后,由县财粮科拨款,买车买马,置农具。3月,春节刚过,由县农业科科员徐希成带领县公安大队关土林、赵永昌、李洪臣、韩庆山等6名战士,顶严寒、踏冰雪,搭乘花轱辘马车,到了大芬堆屯。
  这支垦荒队伍暂时借住在大芬堆屯达斡尔族人吴文明家里。这年春,他们进山砍伐树木,备料建房,又走村串屯购买农具。春耕前,已经置备了20几匹马,1辆胶轮车,几辆木轮车,4台俄式铁犁,2台马拉摇臂收割机。5月,他们试犁开荒,边开荒边播种,种了30来垧小麦、糜子。同时,又抽出人力建房。到8月,在现1队盖起了住房。垦荒者们从山下搬到了山上,农场有了自己的立脚点,创建了爱辉县大五家子农场。当年秋,收小麦、糜子36500多公斤,除留足自用外,其余全部上交了县政府。
  1953年3月,因农场亏损,县里无力投资,经农场负责人姚富有,将农场移交给黑河地区农业试验站。此后,农场隶属黑河专署,1954年命名为地方国营黑河机械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