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运动



  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1966年5月12日,“社教”工作队刚刚撤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尚未全部结束,农场的“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就开始了。6月21日,农场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孙青山、副书记牛贵彬、政治处主任张贵子组成的农场三人“文革”领导小组,组织群众听广播、批判“三家村”。
  农场受“文化大革命”运动影响最早的是文教系统。7月,爱辉县委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暑期集训班。农场教师由牛贵彬和满族乡乡长洪善庆带队,参加了集训班,历时68天。在学习班中,农场教师吴盛茂、吴良刚和罗玉斌被划为黑五类而游街批斗。农场教师在学习班中成立了“农场共产主义”群众组织,学习班结束时即解散。
  11月初,红色边疆农场中学成立“红卫兵”组织,场内开始出现戴造反组织红袖标的学生。月底,中学首批12名学生由老师带领去北京串联,同全国红卫兵一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第八,次接见。12月20口,第二批18名中学师生徒步去北京串联。年底,中学学生成立了红卫兵造反总部。
  二、群众团体的形成、夺权与解体
  1967年1月5日,农场机关干部仿效外地首先成立了“风雷造反团”。他们臂戴红袖标,印发造反宣言,于是,一夜之间,场部所在地小五家子屯的工交,基建、试验站、园艺队等单位的职工很快地联合起来成立了“红色造反团”,由各单位出1名代表参加造反团核心组工作。至8日,各生产队也陆续成立了造反组织。这期间共成立群众造反组织16个,人数最多的300多人,最少的仅1人。这些组织都自诩最正确、最革命,争相传抄、翻印外地小报的各种消息。
  1月下旬,春节前的一天晚上,“风雷造反团”在机关小食堂召开了批判农场领导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斗争大会,农场领导孙青山、赵福、张贵子、王兆玉、刘文、牛贵彬、张喜魁等7人挨了批判,并给他们戴了高帽,从而开了戴高帽先例。这次斗争会被闻讯赶来的“红色造反团”冲散。
  在上海“一月风暴”和黑河镇1月25日开始的夺权之风影响下,春节后从黑河返回农场的一个“风雷造反团”头头介绍了黑河镇夺权的形势。于是,“风雷造反团”于2月联合了一部分生产队的造反组织夺了农场领导权,成立了场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只结合了转业干部场领导,其余领导都靠边站,从而导致了农场正常领导活动的停止。此后,部分生产队也仿效着夺了生产队的权。夺权后,以“风雷造反团”为核心,成立了“联合总部”,全场群众造反组织实现了形式上的大联合。同月,“联合总部”在2队(大五家子屯)召开了全场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部分农场领导被批斗,各生产队也都有1名队领导陪斗。会上,批判了农场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会后,给批斗对象戴上高帽在大、小五家子两屯游了街。
  3月,农场传达了中央2月21日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只进行正面教育,不搞“四大”的通知和省3月兵团会议精神,农场2个多月的群众“造反”活动即行停止,群众组织也自动解散。
  三、清理阶级队伍,“深挖”扩大化
  1968年4月23日,根据黑河地区召开的“清队”会议精神,农场成立了深挖办公室。24日,召开了深挖“三特一叛”动员大会。从此,全场性的清理阶级队伍、深挖“三特一叛”运动开始了。5月4日,由深挖办公室负责人主持召开了对敌斗争联合进攻预备会。会上,根据莫须有的4月30日晚“大阳河口进来一只(苏联)船”的情况,深挖办负责人就认为“肯定是苏联运送武器的,准备利用‘五一’放假期间搞暴动”、“它和苏修在新疆伊犁搞的事件是一样的”。从而会议肯定了5月1日特务暴动的看法,制造了这次运动中农场的第一个大冤案“‘五一’暴动案”。两次会议后,全场清队运动迅速展开,各单位开始大抓“三特一叛”(国民党、日伪、苏修特务,叛徒)。5月1日抓了所谓“苏特头目”洪善庆,3日,抓了所谓“苏特参谋长”黑龙江省模范乡邮员刘长义,到10日,仅7天,就抓了所谓“苏特”61人。同期,原独立三营(现三分场)也开展了大抓苏特运动,仅8日至28日,就制造了“裴氏苏修小集团”、“吴家堡特嫌”、“‘六一’特嫌”(又名“青赤特务组织”)等3起冤案。
  组建兵团三团后,三团现役军人政委在极左思潮影响下,对一个只有1千多户居民的三团,认为好人极少,扬言全团“只有一户半贫农”。他亲自组织对有历史问题的人及知情人办各类学习班。7月,对历史上早已有结沦的所谓“大五家子集体叛变案”和“东岗子叛变案”重新拿出,重新审讯调查,重新定案,使多人蒙冤。
  在“清队”中,大搞扩大化,大搞逼、供、信。很多人被打成“苏修特务”、“历史反革命”、“叛徒”,遭受迫害的干部群众多达357人,其中非正常死亡29人。运动中制造了6起冤假错案。
  四、“一打三反”运动
  1970年2月,中共中央就严厉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连续发出三个文件。三团2月份传达了三个文件,部署了“一打三反”运动。运动中进行了大揭发、大检举、大清查。对查出经济问题的人,无力偿还的,用缝纫机、收音机等作价退赔。7月25日,三团党委公布了对9名干部职工的处分,这9人分别定罪为奸污犯、盗窃犯、贪污犯、现行破坏。这场运动断断续续进行到1971年底。
  五、“批林批孔”和评《水浒》
  1974年2月,“四人帮”提出开展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三团团部开办了“批林批孔”学习班,层层训练骨干。全团从机关到生产队纷纷利用大字块、黑板报、开批判会“摆开批林批孔的战场”,大讲“儒法斗争史”,搞忆苦思甜活动,吃忆苦饭、唱忆苦歌,批判“克已复礼”,又把《三字经》、《女儿经》拿出来逐字逐句加以批判。“批林批孔”运动至年底结束。1975年9月至11月,又开展所谓评《水浒》运动,大批宋江,大批投降主义。广大干部职工不得已而参加各种批判会。
  六、反击右倾翻案风
  1976年4月,三团开始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从场部到生产队,层层学习“清华”、“北大”批判组和“梁效”的文章,召开批判会。这场运动到10月终止。
  七、各项政策的落实
  1978年12月,中共红色边疆农场党委根据中央平反“三案”中的有关政策,对农场在“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6大案件以及责任者和受害者进行了处理,召开了平反大会,落实了政策。全场共平反“三案”34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