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库工程
第二节 水库工程
一、跃进水库
跃进水库于1959年开始勘查,由省农业厅有关人员进行初步设计,当年开工兴建,1971年竣工。
水库汇水面积155.6平方公里,总库容为4400万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107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59万立方米,死库容65万立方米,属中型水库。设计灌溉面积6.8万亩,保护耕地6.15万亩,自然村屯2个。
水库主要技术指标是:集水面积155.6平方公里,总库容4400万立方米,死水位305.5米、兴利水位311.4米,设计洪水位312米,大坝均系土筑。坝顶高程314米,坝长256米、高12米,顶宽5米,底宽62.5米,迎水坡为1:2.5—1:3,背水坡为1:2—1:2.5,坡面用块石护砌。输水洞长3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力涵2孔,洞径1.4X1.4米,洞前是竖井,其后接消力池,浆砌石380立方米。溢洪道长380米,底宽20米,深3.6米。
跃进水库修建的过程是:1958年冬,农场成立了500多人的水利大队,宋玉福任大队长,当时大队人马都分别住在附近村屯的职工家里和临时挖的地窖里,生活非常艰苦。开始先搞大坝清基,接着把原河道填死,将水引向大坝中部(后来合龙口)。施工工具是用马车拉土,以拖拉机碾轧。一直干到1959年春耕才停止。这时土坝已具雏形。1959年秋新修的土坝被洪水冲垮,农场即时组织人员抢险。由张海富负责, 场长郑良勇亲临现场指挥。1959年冬继续施工,大干一冬天,至1960年春完成土方约20000立方米,土坝填高3米。
1960年3月,北安劳改局技术室主任陈广学、工程师邓朋锋对二龙山水库重新进行勘测设计。
1967年,二龙山水库准备再次上马,同年9月,在1960年设计方案基础上,农田基本建设办公室对二龙山水库的设计,重新做了改进,延长了水文、气象资料系列,提高了设计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年一遇洪水校核。同年11月,农场又组成300多人的水利大队,水库工程再次上马。这年的主要项目是大坝填方。到1968年3月,大坝填高达4米,坝后还修了滤水坝址。
1968—1969年停建。
1970年春,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把二龙山农场水库工程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批准重建。4月份,成立水库施工指挥部,水库施工队多达1000余人,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是施工队伍的主体。5月份搞临建工程。当时是白手起家,盖草房、搭帐篷。6月中旬,开始清大坝上的草皮和部分填土。初期的生产工具是铁锹、土篮,后来购买了一批单、双轮手推车,效率有所提高。最后又从场内调来推土机、铲运斗,组建了一个机务队,这样人机结合,施工进度明显加快。
同年9月5日,兵团一师党委第八次扩大会议决定:把二山农场水库正式命名为“跃进水库”。
1970年10月2日,大坝合龙。二龙山农场的英雄儿女把长水河拦腰截断,筑成高6米,高程308米的大坝。输水洞也同时竣工了。
输水洞的设计经过三次修改。前两次设计都把输水洞和溢洪道设在大坝左侧。第三次设计把输水洞改在大坝右侧。原因是主要灌区分布在长水河右岸的三分场。同时还因为竖井和输水洞身都是修在填方的基础上,为了减轻大坝沉陷对输水洞和竖井的影响,在竖井的基础下面打了16根木桩。输水洞基础浇筑20厘米厚的混凝土。
1970年冬至1971年春,继续进行人工取暖土填方和大坝迎水坡护坡工程。
1971年6月30日,跃进水库大坝基本竣工。到年底完成溢洪道开挖工程土方1.15万立方米。堰顶高程311.4米。同时水库施工指挥部撤销。
1972年,农场在水利工程大检查时,发现水库输水洞的首、中、尾3处横向断裂,最宽的裂缝达3厘米。当时分析,是因基础沉陷不均匀所致。同时还发现北端有少量水绕渗到干渠渠道南侧。
1972年夏,修建水库的4孔坝后闸:2孔输水闸通向干渠,2孔泄水闸通向河道,当年未完成,留下收尾工程。还把采石场的石毛填到大坝后坝,以便增加坝的稳定性。
1973年,发现大坝合龙口处,坝面沉陷,坝顶沉陷0.3米,迎水坡沉陷0.4米,背水坡沉陷0.3—0.4米,输水洞最大裂缝宽达4厘米,下沉量达25厘米。根据这种状况,按该水库“安全”标准分类,该水库被划为“不够安全”的水库。
1973年5月28日第一次出现建库以来310.44米的高水位,相应的蓄水量为2355万立方米,输水洞泄量为每秒钟5立方米。
1982年9月,准备对输水洞裂缝进行化学补强。当施工人员把竖井前部的叠梁闸关闭基本断水时,发现竖井内四壁在307.14米高程处有一道环形裂缝,最大缝宽近5厘米,竖向钢筋被拉断,库水由缝渗入井内,而输水洞裂缝也有发展,最大裂缝达5厘米。两孔洞之间的混凝土已经被裂缝贯通。原计划只是处理输水洞的裂缝,由于这一发现,农场决定,处理输水洞和竖井裂缝的施工延至1983年同时进行。
1983年5月26日,跃进水库出现311.13米历史最高水位,相应水面为10.18平方公里,蓄水量为3017.4万立方米,已超过警戒水位1.13米。当时泄洪量控制在10立方米/秒左右,比过去控制量增加一倍,是建库以来泄洪量最大的一次。
1983年8月,农场与黑龙江省水利科研所合作,以化学补强的办法,由环氧树脂为主要粘结剂,对跃进水库输水洞和竖井的裂缝进行处理。
省水利科研所王揆民等三位工程师亲临现场指导,农场王俊卿工程师参加施工。化学补强后,又在输水洞和竖井内浇筑10厘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以增加强度。9月份续建1972年开始修建的坝后闸陡坡段工程。
1984年7—9月间,续建坝后闸消力池工程,基本完工,溢洪道的续建工程计划1985年施工。
二、红旗水库
红旗水库位于五分场二十八队东南2公里处的温查尔河的支流上。汇水面积27.4平方公里,总库容324万立方米,属小型水库。大坝长475米,高7米,输水洞为混凝土结构回涵,涵径1.2米,长16米。死水位294.2米,兴利水位296.2米,洪水位296.8米。溢洪道未建成。
红旗水库建于1958年,1970年完成坝体土方工程和南北侧两座输水洞。1972年进行护坡,同年发大水,大坝过水,水洞被冲出缺口。1980年修复大坝并将水洞填死。
大坝迎水坡护坡未完,背水坡太陡,坝前水位升高,坝后出现滑坡,输水时漏水严重,是只能维持低水位蓄水的险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