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第二节 历届职工代表大会


一,历届职工代表大会概况
  1953年3月21日,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会议代表约150人,刘风晓主持这次大会。
  1954年1月30日,召开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会议由李明启主持,参加会议代表200人。
  1954年7月26日,召开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吴耀清在会上做报告。
  1956年4月,召开第四届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付奎义主持会议,会议代表250人。
  1958年6月,召开第五届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由宋玉福主持,会议代表200人。
  1960年10月,召开第六届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由宋玉福主持,会议代表320人。
  1980年2月9日,召开第七届职工代表大会,会议历时5天,代表372人。会议听取了赵友三做的《职工代表条例草案》的报告;张硕发做的《场长工作报告》;高振国做的《包定奖方案》的报告;刘福全做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的报告;张玉山做的《调整工资方案》的报告;栾宝琛做的《提案审查工作》的报告。大会表彰了1979年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1981年2月14日,召开第八届职工代表大会。
  1982年3月14日,召开第九届职工代表大会,历时4天,代表380人。讨论和通过了《一九八一年场长工作报告》、《一九八二年生产财务计划》、《场规场法》、《提案审查报告》、《一九八二年增产措施方案》、《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方案》、《一九八二年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方案》、《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的决定》、《开展学习克山农场活动的决定》。
  1983年7月26日。召开九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历时3天。大会听取了王广礼做的工作报告和张万顺做的题为《加强党的领导,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真正发挥民主管理企业,工人当家作主的作用》的讲话。
  1984年3月14日,召开第十届职工代表大会,历时4天。大会通过了场长王广礼做的《进一步落实经营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开创我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全体代表对农场提出的今年“每亩小麦420斤,大豆230斤,总产1亿斤,盈利600万元”的奋斗目标表示赞同。代表还通过了关于财务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组成五个委员会的报告、关于提案审查的报告。
  1984年6月22日,召开十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历时5天。正式代表358人,列席代表41人。大会听取并通过张万顺做的《解放思想,加快步伐,勤劳致富,富国富民》的报告;刘仁芳做的《关于农场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报告;高振国做的《为超额完成生产财务计划而奋斗》的报告;张连汉做的《半年来农业生产形势》的报告。
  1984年9月2日,召开十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历时4天。大会由李爱华、邹帮玉、徐广珍分别主持。大会的任务是:提高认识,促进改革,简政放权把企业搞活,为1985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做好准备。大会听取和讨论了场长王广礼做的《立志改革、开拓前进,努力办好现代化的国营农场》的工作报告;听取了党委书记张万顺做的《继续解放思想、深入搞好改革,坚定地走富国富民的道路》的讲话。会议期间讨论通过了《试办家庭农场的意见》、《职工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关于对各公司、场直各单位放开经营的有关规定》、《关于职工住房、医疗费使用、实行粮、煤、油、肉定量供应差价补贴改革意见》、《关于医疗费用使用的改革》、《关于粮、煤、油、肉定量供应差价补贴办法》、《关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暂行规定》等等。
  二、工会组织和会员发展
  1952年,青干一团官兵集体转业,接着成立工会。全体转业人员、从外单位调入的人员以及部分场员作为二龙山农场的基础会员,共900多人。后入会者按《工会法》的规定办理入会手续。当时的组织机构,总场是基层工会,作业区为分会,生产队为支会。分、支会的主席是兼职的,共4个分会,9个支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工作被迫停止。
  1979年,恢复工会组织,重新组建班子,整顿分会、支会和工会会员。工会机构分为三级,总场为场工会,分场和相当于分场级的厂为分场工会,生产队为生产队工会。到1984年,总计有场工会1个,分场工会5个,生产队工会72个,工会小组677个,工会积极分子1985人,会员9075人。
  1979年以来,场工会举办了各种学习班,对职工进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教育。举办了工会主席学习班3次,每次参加50多人。学习的内容是工会章程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工会工作,如何当好基层工会主席。举办读书班4次,每次约60人参加。举行职工读书讲演会8次,近百人参加讲演。举办宣传员、报道员学习班3次,每次约50人参加。举办1次美术、书法学习班和3次各种智力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