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理论学习与党员教育
第三节 理论学习与党员教育
理论学习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造就“四有”的职工队伍为目标。通过广播、电视、会议板报等诸多形式,常年对全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家属开展了“八项教育”:
一是坚持进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教育。
二是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场兴我荣、场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
三是坚持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四是坚持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三德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是坚持进行龙山企业精神教育,增强“热爱龙山,建设龙山,繁荣龙山”的责任感。
六是坚持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
七是坚持进行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是坚持进行科学文化技术教育,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
全场成立理论学习中心组79个,全年集中学习6次以上。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做到了“四有”,即有学习计划、有学习笔记、有学习考核、有体会经验。理论学习要求提出“四个结合”,即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培训与灌输结合,调查与研讨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学习和党员教育形式丰富多彩,有报告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
理论学习与党员教育部分重点:
1991年全面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工作(简称:“社教”)。农场成立了社教领导小组,社教办公室,组建了10个社教工作队,25个社教工作小组,出印了《社教简报》,工作开展的轰轰烈烈。目的是加强职工干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防止和平演变,巩固社会主义阵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展。
1992年农场党委专门下发了13号文件,在全场范围内集中3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双德”教育活动。在听、说、摆、查的基础上,各单位制定出本部门、本行业的道德规范。全场7000人参加了省职业道德考试,全部得到了合格证。
1993年在全场范围内结合深化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要求,开展了为期50天,共分4个阶段的“振奋精神、闯过难关;抓住机遇,振兴龙山”的大讨论。这次大讨论不仅做到了“三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力度到位,措施制度到位。而且做了“五结合”。即大讲座同解决职工群众思想问题相结合,与解决职工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与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换脑筋相结合,与解决职工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问题相结合,与备耕生产和春播工作相结合。
1994年初围绕农场在农业生产上推行“两自”,工商运建服企业搞产权制度改革这个中心工作,适时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大学习、大宣传、大讨论”活动。这项活动的开展,旨在使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将着眼点、注意力集中到农场的深化改革上来。强有力的理论学习,为农场改革驶上快车道,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如:造纸厂的租赁经营,国营商店出租柜台,实现了国有民营的顺利改革。
1995年随着《邓小平文选》三卷的出版,一个学习热潮在全场蓬勃兴起,农场党委召开全场党员、干部大会进行学习动员,举办学习班4次,培训人员600人次,同时还有300人次参加了北安局组织的培训,农场党委还就开展理论学习下发了专门的文件。学习期间,共收到干部的学习体会500份。
1997年举办开展增加爱国意识、喜迎香港回归系列教育活动。
1998年农场下发文件“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的安排意见的通知”在全场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学习三点要求:一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同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结合起来;二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要把改造主观世界摆到重要位置,同改造客观世界更好地统一起来;三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关键在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1999年农场做出在全场党员干部中进一步开展理论学习活动的决定,提出在“四个方面学习上”下功夫:一是要认真、刻苦、全面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二是要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三是要学习科技知识;四是要学习历史。
2000年4月开展了“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大讨论收到经过归纳的建设性意见120条,专题研讨论文23篇。
2000年6月农场遭受建场以来夏管期间最严重的旱灾,连续32天未降雨。小麦、油菜减产30~40%。农场广泛开展了“农业受灾后我们怎么办”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