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卫生防疫

第五节 卫生防疫



  1985年以来卫生防疫工作在农场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防疫面及工作量不断的扩大,人员不断增加,截止2000年卫生防疫人员已达5 人。
  防疫工作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常年开展疾病的监测,食品卫生、学校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的日常监测工作。各类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未发生过一例食物中毒,计划免疫工作广泛开展,越来越被重视和接受,到2000年底回苗覆盖率达100%,接种率达98%,有效的控制儿童六病的发生,发病率为零,1992年防疫站将乙肝疫苗列入计免程序中。1995年开展了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和食品从业人员甲型肝炎疫苗的接种,有效的控制了出血热,甲型肝炎的发生。
  1989年科院分开,防疫站为独立单位,搬迁到农场场部区域西部兽医院院内,1991年农场为防疫站专盖防疫楼,同年8月底搬入,1995年科院合一,防疫搬回职工医院内。
  1995~1997年防疫站增添了许多设备,如卫生监测箱、电冰箱、电视机、冰柜、放像机、照相机、录音机广泛宣传防病、治病知识,为防疫工作再上新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期坚持地方病的防治工作,1991年七队被省农场总局定为水高氟地区,次年省农场总局、农场、生产队3家投资购进改水除氟罐,改变了水质高氟现象,受益人口344人。长期而持久的大骨节病防治工作卓有成效。多年来一直坚持为3~16岁人群口服亚硒酸钠,1985~2000年其口服亚硒酸钠人数3万人,现症病人逐年减少,至2000年无新病例发生。
  加快初级卫生保健步伐,1990年农场拨款给基层卫生所配齐了设备、药品,改建了部分卫生所的房屋,甲级卫生所达到80%,基层连队群众有了一个比较良好就医条件和环境。但由于某种原因还存在着家庭卫生所,1997年生产队自筹资金,八队、四队等改建了卫生所的房屋,1998年十七队自筹资金扩大了卫生所房屋面积。2000年全场基层卫生所90%的房屋面积达到了上级规定的标准,甲级卫生所达到了85%,卫生所的设备、药品基本上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卫生所卫生技术人员在基层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在基层防疫、治病、环境建设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986年农场卫生防疫站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1988年被评为省农场总局文明卫生防疫站。
  张亚臣荣获1989年省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
  张亚臣荣获2000年省地方病防治先进个人。
              传染病发病情况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5-23



               计划免疫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5-24



            小学生预防保健情况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5-25



            中学生预防保健情况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5-26



               公共卫生统计表
  表5-27



               食品卫生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5-28



          1991年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统计表
  表5-29



    注:七队氟班牙检查情况被定为高氟地区,1992年省农场总局地病办、农场、生产队3家投资购买了除氟罐降氟改水,当年受益人口344人
             饮用水水质化验统计表
  表5-30



             大骨节病患病情况统计表
  表5-31



         3-16岁人群服亚硒酸钠防治大骨节病落实情况表
  表5-32



           7-14岁中小学生地甲肿患病情况统计表
  表5-33



           15岁以上学生成人地甲肿患病情况统计表
  表5-34



               地方病防治统计表
  表5-35



  续表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