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晒场红管家

晒场红管家


       ———记二龙山农场十一队麦场主任共产党员王世英
               董晓光 张本伟
  她今年51岁,是一名共产党员。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而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她是二龙山农场十一队麦场主任,人称“红管家”的王世英。
  1964年23岁的王世英当上了十一队的晒场女工,从此她和晒场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干就是28个春秋。
  1985年,以吃苦耐劳而出名的王世英挑起了晒场主任的担子,这年麦收赶上连阴雨,王世英十几天几乎没离开过晒场,白天她和同志们一起摊场、扬场、灌袋,晚上很晚才收工。一次晚上她刚睡下就被雷声惊醒,王世英起身摸起手电筒跑到晒场仔细查看,苫布被风刮开没有,麦子发烧了没有;衣服被雨淋湿了,可她坚持看完每一处。一个麦收她人累瘦了,可晒场上的粮食一点没有损失。
  王世英工作认真在队里是出了名的,每年春季购买种子化肥的很多,对那些想在王世英身上打种子化肥主意的人都被她挡了回去,从未私自处理过一粒种子一斤化肥。秋后,草籽成了热门货,亲朋好友来找王世英,让她帮忙解决几袋,王世英回答的总是一句话“我是晒场主任,违背原则的事我不能做”。她爱护公物胜过自家的东西,扫帚、木锨、麻袋等易耗品用坏后她从不轻易扔掉,而是修补后再用。出入库物品她认真记录从不马虎。她还将化肥袋回收用在田间运送种子上,在晒场边角处她一粒粒打扫回收粮食,七年为队里多收回17.5吨粮食。王世英没有节假日,有人每天按八小时为她计算过,七年里王世英完成了12年工作量。
  去年麦收遇到了涝灾,王世英带领晒场12名姐妹昼夜奋战,几百吨粮食从进场到晾晒出场从没霉过1斤,也没丢过1斤。王世英同晒场同志一起对晒场上原有的大跳筛进行改装,在跳筛下端安装二级推进器,为晒场机械标准化做出了贡献,为此她获得了农场科技进步证书。被省农场总局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选自1992年7月2日《北安农垦报》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