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的心
老崔的心
李顺先
崔占东当上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工会主席,已是1986年的事了。这些年他为职工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恐怕数也数不清,我就随便给大家讲几件吧。
大家都知道老崔是热心肠,心里始终装着群众,尤其是那些较为贫困的职工。1986年,农场和职工都穷得叮当的,要想治穷致富,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他当时就提出,二龙山有丰富的草原,有饲料,应先发展畜牧业。随后,他亲自帮贫困户贷款11.8万元,张罗购进几百头高产奶牛。有的职工家庭愿意养鸡、养貉、养猪,他就帮着买鸡雏、买仔貉、买仔猪。还和各单位工会干部为贫困户搭牛棚、砌猪圈、盖鸡舍。这11.8万元贷款,经过两三年的时间就翻了两番。这些贫困户还清了贷款,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
这些职工富了,可还有些单位的职工仍然很贫困。农机修造厂当时就处在“无米下锅”的境地。大部分职工放假,自谋生路去了。上班的职工也没多少活干,他曾当过这个厂的厂长,了解这种情况后,带着现任厂长,驱车到附近市、县、镇,帮助揽活干;工厂又活了。
屠宰冷冻厂有一整套设备闲着,农场和附近农村的淘汰牛、肉牛很多,就是没资金买。他得知后,马上从工会经费中为屠宰厂送去3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木材厂也是因为资金短缺处于停产状态,又是他为木材厂跑来了2万元贷款。
近几年来,农场职工吃菜仍然是白菜、大头菜、土豆“老三样”。细菜倒流,价格比城里还贵。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1987年他把一个废弃的鹿舍利用起来,办起了工会实业,号召工会干部参加义务劳动。从春天整地到秋天收获,哪一项工作也少不了他。三年功夫,二龙山农场工会实业就向市场投放60万公斤蔬菜、瓜果和鲜鱼,而且价格大大低于市场。1991年初他又和农场党委协商,拨出8万元,建了钢架塑料薄膜大棚5幢,建起了带有暖气设备的两幢温室。今春,这里十几种细菜已陆续供应市场。
二龙山农场两万口人,要说百分之百的富裕了,那是瞎话,总有那么几家贫困户,他们一遇到困难,就来工会找他。要是他在单位,总能拿回几十元困难补助。会计、出纳员不在家或补助款没有时,他就自己掏腰包,兜里没有就伸手向爱人要。爱人一问他,他就说从分场生产队来的,挺远的,来一趟不易,如果不是困难,也不会来的,怎么也别让他们白跑一趟,工会是“职工之家”嘛!
(选自1992年《农垦工人》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