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面前见本色
“五关”面前见本色
———记二龙山农场张文忠队长的廉洁事迹
李海君
两年亏损200多万元,职工累计挂账90多万元;生产队的活动没人参加,却经常有人到办公室闹事,砸玻璃、摔电话。1997年初,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二龙山农场二十八队队长张文忠上任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的生产队,职工们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这位新来的,刚满30岁的年轻队长。
然而仅仅一年时间,张文忠就以廉洁的作风,连闯“五关”改变了生产队的面貌,赢得了职工们的信任和拥护,树起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筷 子 关
1997年初,张文忠刚到队里就给干部们下了死令:一律不准用公款下饭店。张文忠的家不在生产队,农忙时要吃住在队里,其他几个通勤干部想:队长吃食堂,咱们也能借点光吃点好的了。谁想张文忠比谁都抠,1997年一年里小食堂没买过一斤猪肉。一次,几名干部和张文忠开玩笑说:“张队长,咱们的眼睛都不转了。”当时张文忠没明白是什么意思,他们又解释说:“伙食不好没有油水,眼睛缺油转不动了呗!”张文忠听了心一酸,他说:“现在咱队还不富裕,咱不能大吃大喝叫百姓骂,等经济形势好了,我一定请你们好好吃顿肉。”几名干部由衷地说:“你天天都喝菜汤、豆腐,我们还有啥说的。”1997年,这个队的招待费是全场各生产队中最低的。
车 子 关
张文忠还规定干部不准乱雇小汽车,他自己首先带头遵守。一年里,他到农场开会,50多里的路多次都是骑摩托车去,遇上大雪、阴雨天,就和别的队长合租一台车。每次到北安市里办事,他都坐大客车,有时遇到了熟人就挖苦他,他总是一笑了之。
话 机 关
按农场规定,生产队长可以安装公费电话,可他家始终也没安电话,他说:“工作上的事生产队有电话,工作外的事打电话不能占队里的便宜。”原先,这个队的电话费用很高,有时一个月花1200多元,张文忠来后对电话费进行了严格控制,电话有专人管理,使用者按标准交费,现在生产队每月的电话费不超过40元,仅此一项,一年就节省一万多元。
人 情 关
手里有了权力,亲朋好友求帮忙照顾的事自然少不了,对待亲朋好友的困难,张文忠比谁都热心,但有一条原则,不能违纪违法,不能损害队里的利益。为这张文忠得罪了不少亲朋好友,他说:“这是我工作职责的要求,这个规定谁也不能破例。”他初中时的一位同学在队里包了三垧大豆地,秋后费用没算清就把产品拉回了家,张文忠知道后立即扣下脱豆子的康拜因,他的同学几次来找他,让他给开个“绿灯”放了康拜因,张文忠都没有答应,直到他的同学把产品拉回生产队后才放了车。一次,张文忠的一个亲戚拿着四张小车费运单,让他给报销。张文忠说:“我工作需要时租车都舍不得,你还想让我给你白报车费,没门!”他的这个亲戚又找到生产队会计报销,会计看是队长的亲属,就给做表报账了,张文忠发现后,狠狠地批评了会计,并进一步做了这位亲属的工作,这位亲戚没办法,只好不高兴地走了。
票 子 关
张文忠常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不该得的东西就不能要。”1997年,一个农户想先种地,年底交租金,就来到办公室往张文忠的军大衣兜里塞了1000元钱就走了,张文忠追到农户家里,把钱退了回去,并批评了他。没过几天,这个农户就自觉到会计室交了租金。一年来,张文忠拒贿不下10次,价值万余元。
廉洁之风不仅赢得了职工的信任和拥护,而且也激发了职工们的干劲与热情,1997年这个连续多年亏损的生产队一下子盈利107万元,职工人均收入4100元。
(选自1998年第5期《思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