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土特产资源
第六节 土特产资源
场区内主要土特产资源有蜜源植物。山野菜、野果、真菌、中草药,野生动物等。特别是东南部3 、5 、6 、7 、19队山产品极为丰富。
一、蜜源植物
蜜源植物有糠椴、紫椴、胡枝子、野豌豆花、野菜达上百种,分布极广。整个场区适宜养蜂业的发展。据过去养蜂资料表明,每箱蜂产蜜少则20公斤,多则达60公斤,特别是蜂王浆的价值更为可观,根据农场的蜜源植物资源情况,农场可养蜂1万箱。
二、山野菜
农场山野菜种类繁多,成片生长,并分布极广。主要有蕨菜、灰菜、山芹菜、黄花菜、山韭菜等。蕨菜多生长在山坡、林边、荒地、沟沿等处,适应性强,株高80—120厘米,采集期为5—6月,营养丰富,价值高。蕨菜生长在非常清新的自然环境中,不受浊虫、农药、化肥的污染,没有传染性病菌和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含维生素比一般家种蔬菜高1—8倍。
三、野果类
可食用的野生干果类蕴藏最大,主要有榛子、刺榛子、刺玫松籽等。浆果有都柿等。商品率较高的是榛子。榛于是落叶灌木丛生,株高1—1.3米。果实为坚果,1—4个簇生,集生枝头。近似球形,外有种苞,结合成种球,半包尖果。花期5—6月,果期为8—9月。榛子适应性强,抗旱抗寒,多生于山坡,山岗和林间的阴坡或平地上。榛仁营养丰富,榛仁可炒食,可制糕点可榨油,滋养价值高。经济价值相当可观,每公斤榛子价格高达2元,出口1吨可换回40匹棉布。浆果类主要是都柿,株高0.4—0.6米,象葡萄、黑紫色,有白霜,酸甜可口,可酿都柿酒。农场蕴藏量很大,多生长在山坡低洼易涝的低湿地上。
四、真菌类
可供食用的真菌主要有木耳、蘑菇两种,主要分布在3、5、6、7队靠山区地带。木耳的子实体是营养繁殖器官,也是人的食用部分,呈耳状,故称“木耳”。成熟时为暗青灰黑色,干后为黑色,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胶质和糖。胶质对人体内的毛类及其他纤维起着吸附及洗毛作用,可食用,也可以入药。农场几度搞过人工木耳段,但没能坚持下去。
五、中草药
农场中草药材也很丰富,主要有山参、党参、黄芪、刺五加、五味子、桔梗、防风、冬青、车前子等几十种,其中黄芪、五味子蕴藏量为最多。
六、野生动物、鸟类
场区内有10几种野生动物,最常见的黑熊、棕熊、狼、狐狸、野猪、狍、马鹿、梅花鹿等。鸟类有飞龙、白鹤、鸣雁、灰雁、大小天鹅、雉鸡等。
场区土特产资源丰富,但很少开发利用,大量的山产品没有收回来,每年采集蕨菜不足2000公斤,还不到蕴藏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