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批知识青年到农场
第三节 大批知识青年到农场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它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为落实毛泽东主席这一伟大战略部署。龙镇农场从1968年8 月21日开始派出接收知识青年代表团,先后分别到鸡西市、齐齐哈尔市、上海市等地宣传落实毛泽东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革命的重要意义。同时介绍农场的情况、特点、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及农场的大好形势等方面的情况。
城市知识青年响应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号召,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卫社会主义江山的雄心壮志,来到北国的边疆,成为农场革命和生产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1968年10月开始,到1976年5月共接收鸡西市、上海市、齐齐哈尔市、哈尔滨等市知识青年9,400多人。其中,男性占67%,女性占33%。这些知识青年当中,59%具有高中文化程度,有41%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知识青年在农场的生产生活中,不屈不挠,战天斗地,经风雨,见事面,把火红的青春都献给了农场。
1968年10月,龙镇农场派人去鸡西市接收知识青年。10月25日从鸡西站始发,27日到龙镇,因为这是农场接收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570名),所以组织职工群众到火车站迎接。
1968年10月至1976年5月,农场先后接收大批知识青年,上海青年2,760人,哈尔滨青年1,640人,齐齐哈尔青年3,230人,鸡西青年1,520人。除此之外还接收北安、海伦、克东等地及投亲靠友知识青年250人。农场共接收知识青年9,400多人。
知识青年到农场后,因为刚从城市来根本不懂农业生产知识,只有满腔热忱和书本上的知识。可是在职工的热情关心和帮助下,表现为好学上进,不辞辛苦,不怕艰险,很快就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农场建设增添了新的血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注入了新的力量。知识青年在农场的工作中,有的成为车长、驾驶员、修理工、农业技术员、兽医,有的是文教战线的教师和医护人员。特别使农场文艺、宣传、体育等项活动更加充实、新颖,丰富活跃了农场的文化生活。
知识青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艰苦的生产和生活中锻炼成长。有327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绝大部分加入了共青团。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被提拔到科、分场、连队领导岗位。如龙镇农场现任党委书记赵文启(原系二龙山下乡青年)和场长秦学权(原系尾山农场下乡青年),都已走上场处级领导岗位。他们为北大荒的建设,为农场事业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还先后有78人保送到全国各类大专院校,毕业后留城市工作。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有683名知识青年考入了各类大学,为四化建设培养了合格的各类专业人才。
1979和1980年知识青年大批返城,经过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技术骨干相继离去,使农场的生产力遭到冲击。现在还有214名知识青年在农场安家落户,继续为农垦建设贡献力量。知识青年在建设农场、改变北大荒面貌的这段历史,是不能磨灭的,它将永远载入龙镇农场历史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