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龙镇农场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第四节 龙镇农场首届职工代表大会



  1979年12月7 日,龙镇农场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召开,参加大会的正式代表308 人,主席团29人。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分场、各生产队、场直各单位的主要领导也列席了会议。大会在场俱乐部举行,有500 余人到会。南文祯任大会秘书长。大会成立4 个组,分别是:会务组,组长:庸文祯兼任;材料宣传组,组长:王振先;生活组,组长:倪飞;保卫组,组长:孙有和。大会分 13 个小组进行学习、活动和讨论。
  场长刘昌和在首后职代会上作了题为{端正思想路线,为实现80年的战斗任务,加速我场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分3部分:第一部分是回顾建场25年的历史;第二部分是1979年的工作总结;第三部分是1980年的任务。
  在回顾建场25年来的历史时,《报告》说:在农场担负改造犯人的十几年里,本着“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共改造犯人12,000余名,在他们当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今天的龙镇农场,现已建成有6个分场,30个生产单位,26万亩耕地, 13,000余人的国营农场。25年共生产粮豆326,928.5吨,上交国家136,435.5吨,现有固定资产1,555万元,建筑面积达198,000平方米,有各种拖拉机146台,联合收割机85台,各种农机具1,000余台件.现有职工5,318人,其中党员420名,干部516名,各类技术人员199名。
  《报告》在总结了过去的成绩后说,过去的路并不平坦,既有过比较顺利的发展,也有过严重的挫折,两次较大的挫折是:一是三年困难时期,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1958年的浮夸风,1959年开展了反对所谓左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加之自然灾害,使农场的生产、建设遭受了很大程度的影响,二是10年文化大革命,也使农场大伤原气,致使生产下降,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经营连年亏损。1972年亩产24公斤,1973年粮豆亩产仅有18.5公斤,不但无一粒上交国家,还吃返销粮53万斤。在过去的25年中,21年亏损,只有4年盈利。在总结经验教训时指出,过去的25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在政治上,搞阶阶斗争扩大化,二是在组织上,破坏了党的的组织原则;三是在经济上,搞阶级斗争冲击一切,混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界限,四是在作风上,说大话,说空话,搞浮夸,瞎指挥。
  1979年,在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指引下,在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场各条战线,为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并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工作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79年总播种面积261,440亩,其中粮豆238,917亩,总产量为22,043吨,平均亩产 92.3公斤,小麦播种176,334亩,总产19,090吨,亩产108公斤,大豆播种60,206亩,实收 58,161亩,产量为2,782吨,亩产48公斤。上交粮10,000吨,商品率为45.5%:平均每个职工生产粮豆4,175公斤。
  1979年有9个生产队盈利,占生产队总数的47%,盈利总额为67万元,其中;14队盈利 14万元,17队盈利14万元,16队盈利1万元,3队盈利13万元,2队盈利4万元,4队盈利9万元,8队盈利1万元,11队盈利1万元,12队盈利10万元。
  在1980年的任务部分提出:1980年的奋斗目标是:粮豆平均亩产115公斤,小麦亩产140公斤,大豆亩产65公斤,总产量28,000吨,上交16,000吨,上交肥猪1,500头,全年盈利100万元。
  大会历时2天半,于12月9日园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