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农场召开三千人大会

第九节 农场召开三千人大会


1986年7月,北安农场管理局党委对龙镇农场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的领导成员:党委书记黄国义,场长李秀武,党委副书记赵联芳,副场长张永军、韩晓忠、贺玉田,总农艺师李录元,纪委书记刘建国,工会主席南文祯。1986年,是龙镇农场有史以来,党政领导班子变动最大的一年。
  新的党政领导上任后,根据龙镇农场的实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调查了解,决定召开一次大规模的群众大会,分析农场形势,向群众交底,鼓舞士气,争取尽快脱贫致富。在此背景下,于 1986年11月17日召开了3,000人大会,这是建场3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会议,会议在农场境内81699部队营区礼堂分两天进行。第一天参加会议的有;在家的党政领导、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场直各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工青妇干部,工人等1,600余人。第二天参加会议的是:各生产队的党支部书记、正副队长、会计、统计、农业、畜牧技术员、工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妇女干部、家庭农场场长、晒场主任和工人等1,400余人。为保证大会顺利进行,以场办公室为主成立会务组,负责车辆安排,会场布置,材料发放,人员招集等工作,以交通科为主成立机动车辆管理组,负责参加会的各种车辆的指挥等工作,医院成立了医疗服务组,商业公司成立生活服务组,及时为大会服务,公安分局成立了保卫组,保证了会场的秩序。
  大会的指导思想是:正视现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更新观念,充分发挥我场优势,扬长避短,发展商品生产,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广开财源,进一步放开搞活,提高经济效益,使全场尽快脱贫致富。会议的宗旨或根本任务是:研究解决龙镇农场1987年乃至“七五”期间争生存、求发展的途径。
  场长李秀武在大会上作了《更新观念,力求粮食、多种经营、企业全面发展,坚持改革,走自己的路,尽快脱贫致富》的报告。报告实事求是的、毫不掩饰地摆明农场目前的处境和困难,较为准确地、毫不夸张的分析了农场发展的潜力和优势。在分析之后,报告指出,当前农场肩负着历史遗留下的4个包袱:一是贷款利息高,仅1986年一年就要支付利息141万元;二是劳保福利费用高,本场两退人员达1654人,占职工总数的37.5%,全年支付离退费用164万元,每一在职职工负担372元;三是上级的基本建设投资未达标准,设备陈旧,不配套;四是南大洼、西大洼的低产田。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上的失误,没有从狭隘的农业观念中解放出来,改革还未呈现出应有的效益,管理工作还须加强,大会要求全场党员、团员、干部群众要更新4个观念,以适应新形势的挑战:1、“大锅饭”、“铁饭碗”的观念应当更新;2、产品经济和大而全的观念必须更新;3、经营单一的观念必须更新;4、传统的农业型要向现代农业型转化。
  在分析农场面临的困难和发展优势之后,报告指出:农场要想脱贫致富,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叫大河没水小河干。也就是说,龙镇农场首先扭亏为盈,先富起来,农场不富,每个职工的小河也就干了,每个小单位的小河也就干了。这条路,根据我场情况走不通。结果是大河干了,小河也没水了。第二条路叫小河没水,大河干。要让农场尽快脱贫致富,叫大河里有水,就首先必须叫职工、千家万户脱贫致富,叫这些小河里都有水,千家万户的小河有了水,也会往大河里流。也就是说,职工富了,农场也会富起来。报告最后强调;召开今天这个大会,党委是下了决心的,目的就是想把龙镇农场的山山水水、自然优势都和大家讲清楚,叫人人明白,叫大家都能够想办法,正视困难,利用优势,发挥其特长,让大家自己找出路,尽快脱贫致富。
  大会开的很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小河没水、大河干”的观点,为下一年制定农业生产方案,落实各项经济责任制打下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