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物资供应

第三节 物资供应


一、发展概况
  建场初期,农场没有独立的物资供应机构,为满足开荒大队和作业区(点)生活、生产和犯人服装等物资的供应,农场在现机关后院利用一栋土拉哈房设临时物资仓库,所需物资均由北安劳改局分配和从北安、德都购进。物资供应工作由生产科兼管。
  1956年,大批犯人进场后,各作业点农业生产任务日益增加,物资供应范围和供应量也随之增加,为满足农场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北安市八道街设龙镇农场驻北安办事处,主要用于购置和储备元煤、油料等生产用品,同年8月,又先后在二龙山、讷谟尔设立办事处,用于物资的中转和储存,解决了当时北安至龙镇的交通不便,物资不能当日运到农场问题。
  1957年至1963年,物资、财务合属办公,1958年建立零件库,设在修配厂,1959年零件库搬到汽车队,1960年又搬回修配厂。
  1964年至1967年物资归生产科负责管理,科长刘波。1971年组建场供应站,当年建砖瓦结构的仓库两栋640平方米。1972年场供应站成立,站长熊万祥,当年建物资大棚两栋300平方米。1973年场供销科正式成立,1984—1985年先后建物资大棚6栋计2000平方米。1984年供销科改为物资科至今。物资科设农机股、燃料股、财会股、建设股、后勤股和汽车队。人员: 1955年4人,1956年8人,1957年10人,1958年13人,1962年14人,1984年59人,1989年 108人。物资科下属有4个独立核算单位:汽车配件商店,物资饭店,物资综合商店,废旧塑料再生厂。主要运输车辆有四轮拖拉机2台,星光双排座汽车1台,解放“141”货车1台,解放“141”油槽1台。
  二、机构沿革
  1955—1956年:仓库(生产科兼管),科长安作祥。
  1957—1958年:零件物资仓库(财务科),科长宋金吉。
  1959—1963年:零件物资仓库(财务科),科长宋金吉,副科长熊万祥。
  1964年:零件物资仓库(生产科),科长刘波。
  1965—1966年:零件物资仓库(生产科),科长谷振奎。
  1967年:零件物资仓库,实行军管,由林书有负责。
  1968—1970年:零件物资仓库(财务组)朱殿臣任组长。
  1971年:组建供应站,负责人徐玉亭。
  1972年:供应站,站长熊万祥。
  1973年:供销科,科长李景华。
  1974年:供销科,科长刘永臣,副科长徐玉亭。
  1975年:供销科,科长李景华,副科长徐玉亭。
  1976年:供销科,副科长南文祯、徐玉亭。
  1977年:供销科,副科长南文祯、徐玉亭、刘树森,
  1978—1980年:供销科,科长南文祯,副科长安作祥、刘树森。
  1981年:农机公司,经理陶振东。
  1982年:供销科,科长安作祥,副科长刘树森、熊万祥。
  1983年:供应站,科长安作祥,副科长曹连银、倪飞。
  1984年:物资科,科长曹连银,站长孙文亭。
  1985年;物资公司,支部书记曹连银,经理孙文亭。
  1986—1988年:物资科,支部书记吕加兴,科长杨权。
  1989年:物资科,支部书记田希久,科长杨权。
  三、油料库
  建场初期没有固定的油料库,只有临时的储油设备,其存放地点也是几经变迁。1974年农场建立了两个储油罐,可储油100吨。1975年,油料库正在扩建施工中被北安农管局调拨归局物资处,隶属物资处龙镇中转油库管理,原人员调出。1982年由徐明江负责在龙镇农场专用线西侧建4个立式罐,3个高压罐,于1983年开始使用,即为龙镇农场中心加油站,从此油料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规。
  从1983年对油料开始实行“二统一定”的管理方法,即统一票证、统一标准,定量加油。物资科对油库要求做到标准化(净化、过滤、沉淀)加油。1984年10月场中心加油站全套设备安装完毕,总储油能力800吨,其中可储柴油500吨,汽油300吨。
  四、货场
  为方便龙镇农场所需物资的进出及装卸,于1978年农场投资5万元,建成长530米的龙镇农场铁路专用线(当年使用)。专用线两侧即为货场,堆放各种进出场物资。1979年在专用线一侧修建高站台300平方米,建大棚3栋,计800平方米,接收的物资主要有化肥、油料、原煤和各种建材等。存放及发运的物资主要有木材、粮食、化肥、蔬菜、小油料、水果等。1984建成并开始使用地量衡。
  货场有专职装卸队1个,人员80名。装卸队多次受到农场的表扬和奖励,被评为文明单位,曾荣获场和其他单位赠送的锦旗10多面。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货场年吞吐量达3万吨,年收费12万元。货场除完成本场物资的进出和堆放外,还承受北安管局粮、贸处两家及中、北片农场大豆出口任务和油菜籽、豆饼、蕨菜、蜂蜜的出口任务,为农场和北安局搞活经济作出了贡献。货场曾于1985—1989年连续5年被哈尔滨铁路局龙镇车站授予先进文明货场和红旗专用线称号。
  五、物资管理
  (一)物资供应范围
  1、农机配件,包括拖拉机、农机具、康拜因零件;
  2、二类机电产品,有色、无色金属;
  3、生产资料、农用物资、民用建材,
  4、小五金、大型设备、电气器材;
  5、化肥、农药、各种油料、煤炭。
  (二)物资供应方法:
  物资科按照场职代会和农场的决议,有计划地采购和供应物资,根据农时和季节积极组织货源,储存生产资料、农药、化肥、苫盖物资、低值易耗品、民用建材等,并按照农场规定形成了采购、仓储、保管、发放一条龙服务供应体系。物资科按农场规定核收物资管理费4.5%、5.5%、6%做为各种开支。
  (三)物资管理方法:
  物资科为确保进场各种物资的质量,设1名专职物价员,负责全站物价核定和货场的质量验收工作。货物入库时由物价员、采购员、保管员参加进行联合验收,以保证其数量、质量,杜绝残次品入库,发现次品或缺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物资入库后,按照类、型、号分门别类进行保管,库内做到了卫生、整齐、防火、防盗、通风良好。露天货场物资有计划的堆放,并做到怕锈者及时涂油,怕潮者垫起、苫盖、码好。供应站设专职保卫干事1人,3名护场队员、5名更夫,坚持常年值班值宿制度,严防货场物资丢失和火灾。建立健全各种票证、卡及物资登记制度,严格物资调拨、发放、出库手续,并成立了节能办公室。
  1988年物资科被评为北安局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89年场被北安局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防火先进单位,1984—1986年被评为局级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