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六节 政策研究

第六节 政策研究


1984年农场成立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1985年增加政策研究任务,1个科室两个公章。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承包后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给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各年度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参与部分文件和领导讲话的起草,合同管理和奖惩兑现工作,省农场管理学会基层分会工作。
  自1984年开始,先后担任体改办、政研室主任的有李振宇、贺福庆,吕全章、谢中飞。
  一、调查研究
  1984年体改办对1、16、18、19等生产队试办家庭农场情况进行了调查。指出办家庭农场,职工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人人算成本,个个讲效益。在18生产队有26%的职工当年收入超3千元,同时也指出,小块承包地与机械化生产的矛盾很突出;是今后办家庭农场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985年6月19日,龙镇劳改支队遭受了建场以来未有的严重雹灾,23.7%的面积绝产,损失351万元。政研室参加调查组,到19个管理区(生产队)进行全面调查后,提出“三免、一减、一缓”的具体安抚政策。
  1985年8月,针对农场上下对家庭农场的不同看法,政研室全体历时22天对全场家庭农场进行全面调查后写出《关于对家庭农场的调查、分析和设想》一文,坚决主张继续办家庭农场,提出现阶段应联户和独户并存,大型的农业机械决定了土地不宜分的过分零散和不能将大量资金投放给没有偿还能力的个人等主张。
  1986年政研室写出《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查报告》,提出龙镇农场调整产业结构的原则应当是面向市场需要,发挥本地优势,立足现有基础:走“种——养——加”系列发展的道路。
  1987年政研室写出了7份调查报告,其中有对18队、8队、9队家庭农场的调查,有关于饮料厂经营办法和发展队办工业的建议,有关于对龙镇农场住房改革的不同意见,
  1989年政研室对别金良、伍维法、展会喜3个家庭农场进行分作物收入和生产成本的调查,认定中等经营水平的家庭农场种1亩地(小麦或大豆)的直接成本为39.50元,间接成本为 21元合计成本为60.50元,为调整收费标准,增加农场收入做准备。
  二、经济体制改革
  龙镇农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每年在职代会上通过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为纲领的。
  1985年2月制订了《全面兴办家庭农场方案》,对家庭农场所下的定义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单户或联户为经营单位,长期承包国家土地、山林、草原、水面,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按合同上交,自负盈亏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是全民所有制国营农场内最基层的生产层次”。家庭农场的分配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交够国家和农场的,剩余全部是自己的原则。家庭农场与总场“在行政上是隶属关系,在经济上是合同关系,在生产上是服务指导关系,在财务上是信贷关系”,同时还规定建立农业技术和农机技术推广站等服务体系。
  1985年取消了生产队设立管理区,管理区办事人员为4人;党支部书记(指导员)、区主任(队长)、会计、统计兼出纳。
  家庭农场向总场上交费用为平均每亩地9元,土地税另纳,按人上交职工250元,顶岗工100元。这一年参加农业承包的职工顶岗工共2,179人,承包土地241,982亩。
  1986年对办家庭农场实行“稳定、完善、提高”的原则,提出3种承包形式,即:独户家庭农场配套机组为基础的联户家庭农场和各种专业承包。对独户家庭农场不垫付生产资金,对联户农场垫付生产资金,将联户农场的分配形式改为“定额上交、超利分成、亏损分担”。1986年承包土地每亩向总场上交18.28元,每人收费250元。这一年成立联户农场26个,1,257人;独户及专业户共758人,共承包土地158,722亩,94%为联户承包。
  1987年2月召开五届一次职代会,通过了《1987年经济责任制实施方案》,方案共分3个部分:农业部分、场直各企业部分和各科室及事业单位部分。
  农业部分强调划小核算单位,联产承包,共1,876人承包,面积为212,694亩,其中;独户家庭农场为1,179人,面积54,596亩,联户家庭农场23个,697人,158,098亩,独户比1986年增加55%。
  场直各企业单位执行“集体(个人)承包、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定额上交、自负盈亏”的承包原则。场直各企业合计向总场上交12万元。
  对各科室及事业单位,全面贯彻工作人员守则、岗位责任,实行费用包干、指标挂勾、定期考核和浮动工资。
  1988年1月召开五届三次职代会通过了《1988年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1988年农业承包主要有4个特点:
  (一)没有联户农场,全部为独户家庭农场,以生产协作体形式组织生产。
  (二)向“两自”过渡,生活费用自理,生产资金中种子自理,肥料农药50%自理。
  (三)农业机械大部分转让给家庭农场,小部分租赁和承包。全场农业机械净值277.2万元,转让租赁评估价为316万元,其中转让金额为217.8万元,同时规定了转让的还款时间。
  (四)生产队干部取消工资,收入与上交指标、技术指标、安全指标、发展指标和精神文明指标等6项指标挂勾。
  1988年对场直10个企业实行了招标承包,公开招标,公开答辩,由评审委员会评议确定中标人,10个中标人是:商业公司崔风秋、广达公司张福洲、林业公司莒世海、畜牧公司栾守胜、渔业公司曲占龙、基建公司于永久、运输公司花丛林、粮油公司刘树森、电讯站涂德义、修配厂林健、中标人与场长秦学权签订了为期两年的承包合同。合同规定必须遵循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
  1989年1月场召开六届一次职代会,会上通过了《1989年度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在1988年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生产队领导,以独户经营为基础,发挥统一的作用。即:统一轮作;统一制种、供种、播种;统一主要技术措施;统一检查验收标准;统一使用电力、粮食干燥设施;统一处理合同内农副产品,统一协调生产;统一制定费税利标准,统一拖拉机大修;统一场内代耕收费标准。上交费用提高到每亩15元。
  场直各企业开始执行招标承包合同。
  三、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工作1985—1989年由政研室负责,1989年开始移交资金办。
      (一)1985—1989年农业生产单位承包人数和面积汇总表(合同数)
                                单位:亩



      (二)各单位1985—1989年上交费用统计(合同数)
                                单位:万元



      (三)1989年场直企业招标承包汇总表



  四、学会工作
  黑龙江省农场经济管理学会是省农垦系统的主要学术团体。龙镇农场有会员5人。基层学会工作获1988、1989年先进基层学会称号。在会刊和其他刊物上发表和获奖的论文有:
  谢中飞、吕全章、赵振国《联户农场内部分配问题刍议)1985年农场经济管理第6期。
  谢中飞《论联户农场兴衰)1987年农场经济管理第1期。
  谢中飞《两自途径初探)1988年农场经济管理第1期,获省农场管理学会优秀论文。
  谢中飞、周玉增《对龙镇农场18队的调查与思索》北安分会优秀论文。
  谢中飞、张秀英《贫困场职工心理要述》省学会佳作,北安分会优秀论文。
  赵文启《浅析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探索摆脱困境的新途径》北安分会优秀论文。
  秦学权《对龙镇农场粮豆产量跃上新台阶可能性的探视》北安分会佳作奖。
  秦学权《坚持用生产力标准调整龙镇农场产业结构》北安分会优秀论文。
  郭胜铭、周兰省、谢中飞《生产协作体是发展生产力的选择》省农村发展研究会论文集,北安分会优秀论文。
  周玉增、赵振国、欧阳健生、谢中飞《谈龙镇农场脱贫机遇和突破口的选择》北安分会优秀论文。
  政研室是1986、1988、1989年场先进科室,是1987、1988、1989年管局先进体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