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街道工作

第四节 街道工作



  一、发展概况
  1980年5月,成立龙镇农场街道办事处,周国庆任主任,干事4人:李桂荣、姜祖凤、范松俭、刘文奎。因当时房屋紧张,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暂设在法庭。
  街道办事处成立以后,(主要是负责场部居民点),根据当时居民居住的现状划分了4片。第一片采伐队片;第二片基建队片;第三片七栋房片;第四片小学校片。每片设片长2名。1980年10月街道办事处成立党支部,书记周国庆,有家属党员10多名。街道办事处开展的主要工作:1.配合公安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民事纠纷调解工作。3.婚姻登记。4.场部片居民区卫生。1981年又接管了家属五·七队。而后又办起了小煤炉。
  1981年由于街道工作没能引起重视,致使街道办事处工作受到干扰,进入了低谷,原订的发给各片长的补贴也未能兑现,人员便纷纷调出,其机构也就随之撤销了。
  1988年5月龙镇农场街道办事处重新组建。杨洪志任主任,艾国、宫敬国和崔影任干事,并将龙镇农场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也设在街道办事处,在不增加人员,不增强经费的情况下统筹兼顾工作。街道办主任兼环保办公室主任。其主要工作有;1.街道居民委工作;2.民事纠纷调解工作;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4.女工工作:5.街道扶贫工作;6.计划生育;7.环境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建设工作。
  二、街道工作
  (一)街道党建工作
  龙镇农场街道办事处恢复建制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街道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8人(其中职工党员2人,家属党员6人),非党积极分子2人。支部设书记1人、支委2人。支部成立后坚持了三会一课制度,每月的15日、25日为党员活动日,支部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季度一讲评、半年一评比、年终一奖励,从而调动了全体党员的积极性,在年终进行的民主评论党员中有 2名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名被评为合格党员,3名被评为基本合格党员,1名为限期6个月改正。通过支部的各项活动,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配合场清房办公室搞好房屋清查工作
  根据北安农场管理局党委[1989]22号文件精神,为了搞好龙镇农场的廉政建设,惩治腐败,场党委决定成立清房办公室。副场长贺玉田任主任,机关办公室主任周兰省任副主任,街道办事处全体为具体工作人员。对全场487名干部住房进行了调查摸底。对全场22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住房和自建房进行了彻底的清查,查阅了大量的票据,走访了有关人员和单位,彻底查清了我场副科级以上干部按规定应享受面积为5,446.57平方米。其中,处级为1,930.15平方米;科级干部为3,516.42平方米。经清查,副科级以上干部现有房屋居住面积为3,195.18平方米。其中;处级干部为1,146.6平方米,科级干部2,048.98平方米。同时查清了副科级以上干部中有10人超出规定面积85.67平方米,经过清房办公室几次会议研究,场党委批准,对超面积和自建房票据不全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分别提出了处理意见。
  (三)配合场武装部做好征兵工作
  征送新兵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为了搞好这项工作,1989年末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武装部对17名刚刚走出校门的适龄青年,逐一进行了严格的审查,经过初审、联审、查阅学籍档案、走访群众、身体检查等形式,严格把了质量关,经过几个过程把关,选送了4名合格青年应征入伍。
  (四)组建街道居民委员会
  为了加快龙镇农场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农场小气候,街道办事处在场区及各生产队组建街道居民委员会26个。
  街道居民委员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在场街道办事处领导下进行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建设、自我完善的活动方式。
  1.居民区划分;
  场部按居民区划分居民委5个,每个居民委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委员10人。正副主任的人选主要从党员、离退休老干部和具有一定社会主义觉悟和热爱这项工作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家属中产生。
  生产队(含良种站、砖厂、鹿厂)各为1个居民委,其主任、副主任分别由支部书记、队长兼任,委员从女工干部或家属中产生。
  2.有关待遇问题
  根据黑政办发C1985)89号文件精神,结合农场实际情况,场部专职居民委主任、付主任每月补贴40—50元,各小组长、生产队兼职人员不予补贴。
  3.场部居民委的划分
  第一居民委;东起龙镇农场职工医院,西至农场与镇政府交接处;北起黑北公路,南至龙镇农场电讯管理站,共242户,设18个居民小组。
  第二居民委:南至黑北公路北至铁路,东起龙镇农场百货楼,西至农场与镇政府交接处,共 125户,设9个居民小组。
  第三居民委;北起龙镇农场电讯管理站,南至龙镇农场职业高中,东起龙镇农场弹药库,西至龙镇农场与镇政府的交接处,共240户,设15个居民小组。
  第四居民委:西起龙镇农场商业招待所,东至管局油库,北起黑北公路,南至通向龙镇农场 13队的公路,共269户,设14个居民小组。
  第五居民委:铁路以北,龙镇农场管区的所有住户共360户,设14个居民小组。
  4.场部街道居民委主任、副主任:
  第一居民委主任:黄世燕、副主任刘景利(女);第二居民委主任:林国栋、副主任刘翠英 (女);第三居民委主任;孙连福、副主任吴春英(女);第四居民委主任:何殿清、副主任王庭禄;第五居民委主任:钱林、副主任官方宝。
  5.建立健全各项岗位责任制:
  制定居民委员会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9条。
  制定居民委员会工作制度4条。
  制定居民委员会岗位责任制8条。
  制定龙镇农场居民公约13条。
  各居民委员会在整组建家、建章立制的同时,配合场街道办事处、场公安分局对盲目流入人口和非农场职工住房进行了彻底清查,仅在场部铁路以南的四个居民委,855户居民中就查出流动户数46户,流动人数146人,公房出租4户,因种种原因空闲房屋5户,自建房95户 (其中自建房出租的31户),对以上查出的问题分别进行了罚款和限期离场及补办合法手续等处理。
  6.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解决好民事纠纷。
  街道居民委员会成立后,各委成立了5—7人的民事纠纷调解委员会。他们走街串巷,认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耐心细致地做好广大群众及两放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将一切不安定因素及各种事故隐患力争消灭在萌芽之中,使民事纠纷及两放人员重新犯罪率大幅度下降,1989年街道各居民委的民事纠纷只有5起,与成立街道居民委前相比发案率下降了20%。
  三、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
  (一)环境保护
  龙镇农场环境保护工作早在1980年以前就已经开展,只是没有进行系统的管理,没有将这项工作真正的纳入工作议事日程,没有1个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工作只限于上边说一说,下边动一动,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结果是投入不少,收效却不显著。1988年,龙镇农场成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后,环境保护工作才有了转机。首先是在人们的思想认识、观念上改变了过去那种环境保护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错误观点。几年来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
  1.对采暖砖炉、锅炉进行更新改造,减少三废污染,到目前为止场部的采暖砖炉一律被取消,改用水暖锅炉,先后更新水暖锅炉22台,占全场应更新的81.4%。在场部机关、修配厂、运输公司、小学校、公安局等单位实行了集中供热。
  2.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几年来共植树7,833,492株,退耕还林10,171亩,保护自然林面积8,875亩。
  3.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坚决执行三同时。如新建的龙镇乳品厂,在建设的同时修建环境保护设施,做到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在思想上进一步加强全民的环境保护教育。自1988年以后,场办公室下发关于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文件4次,场环境保护委员会下发文件3次。其主要有:《龙镇农场环境保护方案》、《龙镇农场环境保护、环境建设实施细则》、《龙镇农场关于进行商业一条街规划与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六五”环境保护法宣传活动月的通知》等。
  5.配备专兼职环保员。1989年全场的专职环保员已由过去的零发展到23人。另外有环保干部3人,有兼职环保员21人。
  (二)环境建设
  1985年开展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侧重抓了环境卫生工作,提倡栽树种花,美化环境。提倡在人们交往中使用文明语言,禁止说脏话粗话,促进场风场貌好转。1987年5月开展第二次文明礼貌月活动,侧重抓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综合治理脏乱差,使职工群众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农场虽然在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行动比较早,但始终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的局面。重建房、轻修路、街道没有规划,垃圾随意乱倒,猪、马、牛、羊等到处串,沟塘蚊蝇集聚。 1988年以来治理脏、乱、差等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两年来全场修筑居民区道路230条.长约116.57公里,拉砂石6088立方米,清除垃圾11,120吨,栽绿化树木78,819株,用车4, 052次,用工11,826个。现在各单位窗台上摆有鲜花,院内有花坛。在1987年以来农场狠抓了三管(管水、管粪、管垃圾)、三改(改水、改厕所、改环境)等工作。
  1989年6月至7月农场环保办公室、土地科、公安分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对脏、乱、差最严重的站前十字路口龙镇农场一侧进行了彻底治理。成立了以副场长李录元为组长的清理领导小组,利用1个月时间拆迁破旧房屋26间,清理各种流动售货车点20个,平整场地1,200平方米,铺砂石40立方米,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了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广大群众拍手称快。龙镇农场经过几年的环境建设,使场容场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昔日破旧的建筑,集聚的蚊蝇,脏乱的道路现在已基本解决,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1个正在向着健康发展的整洁、卫生、舒适的城镇——龙镇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