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民兵

第二节 民兵



  一、组织
  1955—1967年,劳改农场时期,没有成立民兵组织。1968年,大批知识青年下乡来场,给农场青年队伍带来了变化,增添了生机,活跃了气氛,增加了兵员。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1969年组建了民兵组织,全场成立1个混编民兵团。以分场为单位成立混编民兵营,生产队,场直单位成立混编民兵连。有民兵6900人,其中基干民兵2709人,男1 909人,女800人,普通民兵4 191人。同时组织了一支强大的民兵扑火队伍,每个生产队和场直单位各编制50人,统一由武装部指挥。1973年全场共建20个民兵巡逻小分队,小分队在维护场内治安和护秋保收工作起到一定作用。
  1978年,民兵组织发生了很大变化,因大批知识青年返城,民兵组织由原来的6990人减少到3129人,其中基干民兵减少了2 052人,为保证民兵组织进行了及时的调整。调整后的民兵组织为3800人,其编制仍为混编团,下设基干营、连、排、班。
  1980年,根据上级武装部门精减兵员的指示精神,规定龙镇农场改编为营级建制。设1个基于营,5个连,25个排,共编基于民兵657人,(其中炮兵连1个)。
  1981年10月,民兵组织通过改革,向正规化、专业化发展,以多练精兵,减少兵员为原则,重新改组,增强专业技术实力。全场编为1个基干营,23个排,42个班。有基干民兵400人(均为男性青年)。有普通民兵975人。补充守备7师21团应急兵员316人,游击队为750人。
  1982年,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全场民兵组织了“双文明”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1986年武装部向广大民兵发出了“民兵政治工作十项达标”的通知,号召全场民兵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活动。各民兵连以排、班为单位组织了学雷锋小组,扶贫小组,共为军烈属及群众做好事达320 件,参加人数达5 千多人次;义务植树560 多亩;修路1.2万米;清扫垃圾500 多吨,其中1 队、6 队、13队民兵连被管局评为“民兵十项工作达标连队,姜玉杯、谷军被评为优秀民兵干部。
  1985年,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民兵组织经过再次调整,由原来的400人精减到316人,普通民兵定为750人,到1989年末,仍保持这个编制。
  二、训练
  1968年以来,民兵每年进行1次军事训练。最少45人,多则达350人,共训基干民兵3 259人次。训练科目是按总参下发的训练大纲进行的。其内容有兵器常识、刺杀、投弹、射击爆破、队列、单兵战术等,期间还训练部分炮兵科目,具体方法是: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训练,集中食宿;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81—1984年,民兵以少训、专训、精训为原则进行训练。按管局人武部下达的训练科目,分兵种进行训练。1981年训练民兵86人,民兵干部15人,专武干部4人。1982年到1984年共训练216人。通过训练,民兵军政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各科成绩均在良好以上,为以后的训练积累了宝贵经验,
  1985年,根据中央军委1985(22号)文件减轻人民群众负担,大力发展以劳养武的指示精神和当前国内外的形势,逐步引导民兵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轨道上来,积极参加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训练科目,以少训、精训为原则,缩小训练范围和民兵数量,提高训练素质。
  1987年采取了到基层,以基干民兵排为组织进行训练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两批共训练基干民兵40人,民兵干部5人。共开设队列、射击、投弹、单兵战术、政治教育等7项科目,经军事部门考核验收均达到良好以上,并为场节约训练经费2,000元。
  三、战备
  1969年,为了使民兵组织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能够配合部队打击入侵之敌,真正发挥民兵战斗队伍的作用,在不断完善民兵组织的基础上,组织了1 个脱产武装基干民兵连,编制4 个排,12个班,计100 人。连长郝维正,副连长杨景山;指导员张万山,副指导员李宝山。19 70 —1971年,这个连的训练科目和生活规章制度都按部队的要求进行。全年脱产搞军事训练,军政素质相当高,各科目经考核验收都达到优秀以上。1969年秋,由时录吉任总指挥,对全场基干民兵进行了1 次带有临时性质的军事演习。由于平时民兵组织“三落实”和各科的训练抓得紧,民兵具有一定的政治军事素质。在演习中表现出了拉得出、走得动,听从指挥,服从分配的良好作风,各民兵连都能按规定及时占领阵地,较好地完成一整套的战术技术动作。受到军管领导的好评。
  1969年开展了战斗村活动,当时被命名为龙镇农场战斗村。其活动规模之大,范围之广。
  有龙镇公社、沾河林业局、龙镇铁路、黑河师范学校等单位联合行动,整个龙镇地区男女老幼,同挖地道,声势浩大,有声有色。广大民兵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经过近3 年的努力,达到了地道成网,为战备做出了贡献。
  1979年战备期间,全场民兵编制为1 个团,6 个营,31个连,96个排,共2658人,补充守备7 师21团1156人。组成了担架队(100 副担架),编制汽车连2 个(60台车)。还配有787人的后勤组织,其中男766 人,女21人。同年冬天,先后对690 名民兵进行了战前应急训练,为拥军支前和临战做好充分准备。
  四、救灾
  自1968年成立民兵组织以来,先后参加抢险救灾1万余人次。其中参加扑火3千多人次;抗洪2千多人次;抢收农作物5千余人次,共为农场和兄弟单位减少损失近百万元,同时组织全场民兵搞捐款救济灾区的活动,有3千多人捐款,捐款额达7干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