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文艺创作

第三节 文艺创作


自1955年建场以来,群众性的文艺创作始终没有间断。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形势的需要,在群众中经常开展小型的文艺活动,自编自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如相声、快板、大鼓书、三句半等,对当时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活动来的快,去的也快,很少有记载。
  80年代后,大型节日或纪念活动征集的群众作品,有不少装订成册,在群众中流传比较广泛。如:为了庆祝第一个教师节,由党委组织部编辑的诗集《园丁颂》;纪念“五·四”由场团委编辑的诗集《深深的眷恋》、《走向希冀》等,在全场范围内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另外,农场文艺爱好者纷纷向上级报刊投稿,有不少作品被采用。如:李国祥的漫画《乌拉车牛驾辕》曾被《党的生活》刊载;赵俊国的照片《丰收曲》等7幅作品,在黑龙江省影展中展出。
            1985—1989发表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