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镇新建场勘定报告
附录
一、文献
龙镇新建场勘定报告
一、龙镇地区的基本情况
新建龙镇农场位于北纬48度42分,东经126度40分,在黑龙江省北安县以北偏东地区,隶属德都县七区龙镇村,南界讷谟尔河,北临引龙河,东至东龙镇,西至刘家屯。该地区首于民国初年时代于龙镇设县拓民垦荒,当时龙镇四周数十里之内,大部已垦为耕地,居民达数千户。九.一八事变伪政权建立后盗贼四起,日本侵略者又把龙镇建为侵苏的空军基地,讷谟尔地区以北地区划分为国境地带,并为日本开拓移民区,基于种种原因,居民大部移走,以至耕地荒废。敌伪时曾在龙镇车站东南部一带建有大型飞机场与修配厂,仓库等多处。并修有六条专用线通往这些地点,解放当时即为日寇所破坏,现在废虚犹存,尚有完整可供利用之水泥砖房框多处,车站附近有敌伪时期新建日本守备队大营一处,计有兵营两栋,家属宿舍两栋,均为砖瓦建筑物,面积约有三千多平方公尺。1952年,原黑龙江省公安厅于此建设龙镇劳改支队,本拟大量开垦,因其他关系,重点转移,此处只设一作业站。一个中队经营少数耕地(311垧)。总之在现有建筑基础上加以合理利用,可以解决初期房子问题,并有大量砖、石沙可以利用,基建材料就地取材较为方便。
交通较为方便,龙镇距德都县45公里,只有乡道可通,距北安县(滨北、齐北终点站)62公里,有原北黑线铁路路基及并行之北安——黑河间之公路贯通境内,路基大部完整,而旧有铁路路基砂石深厚,更较坚定。由二龙山至北安间距35公路之路基桥梁,国营二龙山机械农场已铺修完整,只是由讷谟尔至龙镇间约五公里处被洪水冲出五个缺口,每个缺口约五、六十米不等,二道河子桥梁亦被洪水冲毁,如修复后雨天亦可畅通汽车无阻。
场内交通。建场地区所拟设作业站。分场,总场部之间均有完整坚实的公路。且大部为砂石路面,只是有部分涵洞年久塌毁。稍加修整即可畅通全场。
龙镇境内有邮电营业所一处,顺北黑线铁路路基有北安到黑河干线。因此,电话、电报及书信均很方便。
总而言之,这一地区的交通条件,除当前二道河子桥梁阻塞外部运输,对当前建场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不便之外,内部交通很方便。即有公路稍加修整即可利用。
气候。根据省水利局北安水文站,讷谟尔气候站52—54年的气象资料记载;
龙镇地区无霜期约在110天左右,参考二龙山农场的1952年土壤详细总结资料及讷谟尔气象站的资料,降水量常年平均在600—700公厘之内,蒸发量约在1000—1200公厘之内。但 1953年的资料为偶然现象,1953年连续降雨达三个月之久,为几十年来降水量最大的一年, 1954年为最旱的一年。最低温度为零下44度,均出现在一、二月之间,最高温度为33度,出现在六、七、八月之间,降水量多集中于六、七、八月,三个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一70%。
土地概况,全部土地分布在旧北黑铁路两侧为小兴安岭的边缘,全部为起伏的大漫岗,根据1952年的勘查资料计算,东西长约27公里,南北宽为22公里,全部面积为三万垧,其中可耕地面积接近一万五千垧左右。
龙镇地区现在居民耕种面积:在讷谟尔河以北,龙镇地区有三个村。(一)龙镇村;(二)增产村;(三)开发村。三个村聚居十华里之内,三个村总户为503户,耕地L 433垧。多种大豆、玉米,谷子、土豆、绿麻等,因小麦易生病,种植者较少,仅以东龙镇村为例,总户数203户,耕地 453垧,其中小麦38垧,占8%,大豆166垧,占36%,谷子80垧,占17.5%,玉米100垧,占 22.23%,其它73垧,占15%。
土壤情况:本场计划开垦荒地是在小兴安岭山脉以西,讷谟尔河北岸,其南岸与国营二龙山农场相毗连,地形多系长岗缓坡地,野生植物群落多为五花草塘、榛柴,小叶樟等。筹建的农场过去土壤详细资料,我们参照国营二龙山农场土壤详细资料,经过研究分析,土地都在讷谟尔河北岸,两场地界仅有一河之隔,又结合这次实地踏查时用目力观测,生长植物群落相同。初步把全场土壤大致分为:灰棕壤草原土、草原湿土、腐植质湿土等四个土类。其中有70—80%面积为草原土或草原湿土,生长五花草堆,植物群管,黑土层深厚,土壤肥力高且容易开垦。
就土壤肥力和目前利用价值比较来看,草原土最好,黑土层30—35公分,母质为砂或冲积层,地形是漫岗顶部或上部,排水良好。其次为灰棕壤土、草原湿土、灰棕壤黑土层20公分左右。地形是底部漫岗,母质为砂页岩或黄土,排水良好,草原湿土黑土层亦在30公分以上母质为冲积层,地形为漫岗底部或干缓处,但排水稍次,最差的是腐质湿土,生长塔头墩子及莎草科植物群落,表面层有20公分草灰层及更深厚的黑土层,土壤肥力很高,但囚排水不良。土粘、开垦阻力大,故目前利用价值低,但此种土壤较少。
根据实地踏查与当地群众介绍情况,龙镇地区可垦荒地是大量的,一眼望不到边的,自讷谟尔河北岸一直到黑龙江沿700余里,西到刘家屯30华里,西北过引龙河到大田公司90余华里,东至林区约60华里,北至小兴安岭车站100多华里,在此之辽阔的荒原上,全部为起伏的漫坡大岗,而且在旧黑北铁路与公路贯通之间,黑土层深厚,生长着五花草塘,榛柴等野生植物,全是肥沃可耕地。由发展远景看,不是建设一个农场的问题,而且具备开发大量农场的条件,我们仅根据建场计划与过去调查资料经现场实地踏查,在这辽阔平原上的一角确定了龙镇农场的位置。
二、经营管理中心的确定
(一)212作步骤及可垦荒地面积。本场可垦荒地在龙镇及六马架两个地区,7月3日省工作组会同龙镇农场建场工作组全体同志,根据已有的勘测资料,结合现在的交通条件,初步确定先踏查龙镇地区荒地。六马架区荒地因二道河水深无桥梁通过,正值雨季修桥困难等实际情况,确定先不踏查。同时经过讨论研究,初步在原勘查图上勾绘总场、分场、作业站位置。7月4日,由省工作组和建场工作组根据实地踏查结果,经过全体同志再次讨论,才最后确定龙镇区设一个总场,下辖四个直属作业站及一个分场(分场下辖三个直属作业站),可垦荒地面积为 7767垧,计划今年开垦六马架区,尚有可垦荒地6779垧。初步确定拟设两个分场,计划明年开垦,这样本场合计开垦面积14.546垧。
(二)龙镇地区已确定的场部、分场、作业站地址的主要依据:
1.场部设在龙镇站敌伪守备队旧址
①是直属作业站农场用地的比较中心地点,场部附近有可种蔬菜的肥沃熟地。
②交通条件方便,场址前面有北黑公路,北边约一华里有北黑铁路路基,对外可直达北安,距离为62公里,对内各分场作业站间均有现成的铁路路基及公路,皆为砂石路面,距离4—10公里间。
③原有房屋建筑面积多,现在已有的不需修补即可住用的房屋面积二干多平方公尺、水井两眼,还有旧房框(有地基、有主墙、烟窗、没有房盖及火墙、炕、内部隔墙等)可利用。
2.分场设在聚盛站旧址主要条件是:
①是分场直属作业计划开垦荒地的中心,距离各作业站间距离2—5.5公里,距场部8公里,均有现成公路可行。
②铁路路基的南边缓坡地,地形较平坦,适合建筑,又有旧房框,推断有可靠的饮水源泉。
3.作业站七个包括场部直属作业站四个,分设在刘家屯,四公里,龙镇站,东田家空地,四场分场作业站三个,分别设在聚盛栈。(在东龙镇车站北),公路北部交叉点等三地。设置作业站的共同条件是;
①距农场用地半径在4.5公里以内,每站计划经营耕地面积为800—1384垧之内。
②作业站与场部或分场有现成的公路(包括铁路路基)稍加修补即可利用。
③多数站是在旧房框地址有比较可靠的水源和利用旧房进行建筑。
④地势处在偏南坡缓岗坡或平地,地下水位低,阳光充足,适合建筑等条件。
三、对建场的几项意见
(一)关于通往北安桥梁问题
龙镇农场在交通上必须利用北黑线铁路路基及公路,它是农场的主要运输干线,也是当前建场的运输干线。旧铁路路基,由北安中间经由二龙山农场到讷漠尔河段路基线二龙山农场修铺基本完整,可以通行无阻,由讷谟尔河北岸至龙镇农场段公路有木桥(两个涵洞),一个因年久失修,路基一部分被水冲毁。二道河60米木梁已冲毁,在雨季时期水流很急,车马不能通行,人行过河需要船只,在建场工作中是一个最大的交通阻碍。它是完成建场任务的关键,所以在建场前必须事前修桥及修补公路,这是建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实际踏查与研究提出两个方案:一个是修建永久性桥梁,一个是为了建场任务紧急时间不多,修建临地便桥、浮桥或者采取轮渡办法,以后再修永久性桥梁,以便解决当前建场与基建材料运输,但依靠建场工作组无法解决。必须由省局负责解决工程技术人员与施工技术犯人,当前材料以及运输设备等。
(二)关于建场的步骤
新建龙镇农场,在原有1952年的测量资料,全部土地面积分布在龙镇站北黑北线路基东南部总计一万二千垧可耕地。在耕地的中部有一条河流(--道河子)将全部土地面积分割成两个区域,河北部称为龙镇区,面积五千三百四十九垧,河南部称为六马架区,面积六千七百七十九垧。经过这次实地踏查发现,北黑线路基以北至引龙河岸约七千公尺宽,东西约一万公尺长的大岗,坡度缓和皆为榛柴,五花草、大岗中部十字公路一条,稍加修补即可通行,可耕面积约二千到三千垧,在当前建场及开荒上都很有利,六马架区因受二道河之隔,公路交通被水冲坏,无法踏查,桥梁已被火烧掉,洪水期很难修复,在当前交通没有引龙河以南地区方便。因此,经过研究55年建场任务,首先开垦引龙河以南,二道河以北的龙镇区全部进行开荒,基建施工地原为总场部、分场部、七个作业站。二道河子地区计划建两个分场,今年做好准备工作,待1956年进行建场。
(三)关于合理利用现有建筑基础问题
龙镇农场区域内,过去是敌伪时期修建的飞机场用地,而旧有砖造建筑很多,但现在已全部破坏,有的只有砖框,不完整,为了就地取材,这些破坏房框应加以利用,能利用的应尽量利用。另外在不超过投资指标的原则下,可以利用现有建筑房框修建砖草房。
(四)关于全面进行勘测问题
龙镇地区的勘查资料,仅以1952年的踏查资料,对龙镇的面积资料尚不完整,特别是有的土地尚未进行勘测,为了今后的发展与农场规划设计所需省局勘测队有进一步勘查的必要,在现有的条件下,农场亦尽量勘查,对开荒建场大体上规划。
(五)当前建场的几项工作
建场工作组目前应集中力量做好修桥修路工作,解决当前运输问题,还应做好建场的计划工作。(如开荒、基建、采购、供应。通过计划进行准备工作)。其次是当前应做好接收犯人的各项准备工作,与劳动力的安排,特别是当前基建方面就地取材的备料与公路修补,修建同时应照顾各基建工地,水井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开荒应进行垦荒区域土地情况了解规划及必要物资准备等工作。
省厅工作组:杨彦
建场工作组:李强民
1955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