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从1955年到现在,龙镇农场经历了34个春夏秋冬,在编纂这部志书的时候,老一辈拓荒者有的已长眠北大荒,当年血气方刚的青年,如今已鬓发斑白。场史办经过近6年的时间,编写的《龙镇农场志》,现在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自1983年成立龙镇农场史志编审委员会以来,编审委员会就调整过4次,场史办的专业人员调动频繁。建场初期由于农场对资料管理不当,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大部有价值的档案资料散失。为完成《龙镇农场志》的编写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场史办从1986年2月到1991年末,经过了学习入门,拟定篇目,搜集资料,抓专业志撰写,试写初稿,审议修改等阶段,终于完成《龙镇农场志》的编纂任务。
在志书编纂过程中,场史办经过内查外调,翻阅了农场所有档案,先后到山东、哈尔滨、佳木斯、黑河、北安、拜泉、德都等市县征集资料,采访口碑,共收集资料300多万字,照片数十幅。场史办还克服了人力单薄,业务生疏,水平不高的困难,用龙镇农场人精神来写龙镇农场的历史。《龙镇农场志》的编纂,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教,建场老领导、老同志亲自写回忆录,提建议,为场史办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各专业志撰写人在完成各自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克服重重困难写出近20万字的专业志草稿。主抓史志工作的各位领导,不但为场史办提供资料,而且多次主持召开有关人员会议,并亲临场史办进行具体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办公室的档案员、打字员积极配合随用随到。为此,在志书出版之际,场史办谨向为《龙镇农场志》的编纂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编写的《龙镇农场志》,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以“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针,坚持以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和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原则。结合农场发展的特点以经济为主线,采取横排竖写,史志结合的体例。反映龙镇农场建场34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缩影。力求既能资治当今,又能垂范后世真正起到存史、资治、教化的作用。
由于历史资料不全,加之编纂水平有限,错漏之处在所难免,编者深感有愧于创业者,请读者对本志书中存在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意见,希望以后予以补正。《龙镇农场志》经多次反复审阅、修改,初稿完成于1991年6月30日。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