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前史略
第二章 建制前史略
建制前史略
龙门农场驻地旧称老龙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朝政府利用“借地养民”的口号,派人在嫩江、德都县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土地丈量工作,并移民开荒。1912年10月(民国元年),在安古、乌裕、龙门三镇地区设立招垦局。1914年(民国三年),改招垦局为龙门设治局。驻地在龙门镇(现龙门农场附近)。后又迁址到龙镇(仍叫龙门设治局)。1916年3月1日(民国五年),将龙门设治局升格为龙门县,因龙门县与广东省的龙门县重名,故又改为龙镇县。后,县址再迁北安改为北安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龙门沦为日伪统治地区,日寇把龙门划为重要的军事基地,组织开拓团,修建飞机场和火车站,企图巩固其长期统治。
龙门,曾是抗日联军龙北部队进行抗日活动的地方。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1939年5月5日,抗日联军龙北部队攻进龙门车站,8月15日,第二次攻陷龙门车站。(摘自1985年7月《黑龙江日报》“纪念抗日战争四十周年”专栏)此战,击毙日本关东军一军官,击毙日军士兵多人。
1945年8月9日零时一过……苏联远东第二方面军强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后,一路由孙吴、逊克等地区越过小兴安岭、龙门……。苏联红军进展神速、日本关东军一触即溃。(摘自黑龙江师范大学“史学函授”第9期55页)从而结束了日伪统治。现龙门农场第七生产队部及队部以东3公里处还存有日寇两处飞机场遗址、(其中有一处未完工)、第八生产队南2公里处,日伪时期为火车加水的水塔尚存。
1946年以后,龙门只有一个五间房的大车店和一座日本守备部队残留的破房子,两个老头一个姓陶、一个姓赵,接待南来北往的旅客。建国后,政府派一个姓吕的老头在龙门测水文、单独住在一个小马架子里。此时期除三位老头之外,再无他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