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生产队

第二节 生产队



  一队:龙门农场第一生产队位于场部西部6公里处。黑北公路在其南部大约1.5公里处斜穿而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8′,北纬48°52′。全队地势北高南低,且西部有三道林子为天然屏障,因此,土地向阳,地温较其它生产队稍高,作物成熟亦早于它队。
  龙门农场第一生产队,原系劳改局38支队第一中队,1955年建立,当时称一站。1968年38支队撤销,改为国营农场,一站改称一队。
  全队总面积79537.5亩,其中耕地面积17842亩。总人口457人,其中干部、职工168人,有拖拉机13台,其中胶轮拖拉机5台,收割机8台。生产队主要以农业为主,作物有小麦、大豆,同时也种少量的油菜,甜菜等。
  一队有一所小学、一处卫生所。
  二队:第二生产队位于场部北一公里处,是十二个生产队中距场部最近的一个生产队。地理坐标为东经125°52′,北纬48°54′。二队面临黑北公路,且是三四生产队和九队通往场部的交叉汇合点,地处要塞交通方便不亚于场部。
  龙门农场第二生产队,原系劳改局38支队第二中队。建于1955年,当时称为二站。1968年38支队撤销后,劳改农场改为国营农场,二站亦改称二队。
  全队地势南高北低,总面积38175亩,其中耕地面积20765亩,多集中在生产队的西、北、东三个方向。总人口552人,其中干部、职工168人。有拖拉机14台,其中胶轮拖拉机5台,收割机5台。生产队主要以农为主,产小麦、大豆,其它作物少量。
  二队有卫生所一处。
  三队:第三生产队位于龙门农场西北部八公里处,地势西高东低,卧牛河从其北部流过。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8′、北纬48°56′。
  龙门农场第三生产队,1955年系劳改局38支队第三中队,称为三站。1968年,隶属关系变化,劳改局38支队撤销,变为国营龙门农场,三站改名为三队。
  全队总面积31650亩,耕地面积14679亩。总人口1469人,其中干部、职工145人。有拖拉机12台,其中胶轮拖拉机4台,收割机7台,农作物以小麦,大豆为主。
  三队有小学一所、卫生所一处。
  四队:第四生产队位于龙门农场西北部十二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4′、北纬48°56′。全队地势北高南低,远离公路干线,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龙门农场第四生产队,于1969年建立。当时大批青年进场,有许多荒地需要开发,农场也需要合理扩建,因此建立此队。
  全队面积广阔,计68887.5亩,其中耕地面积22236亩、但人口对应并不算多,总人口仅366人,其中干部、职工169人。有拖拉机18台,其中胶轮车6台、收割机9台,是各生产队中机械实力较强的一个队。生产队以农业为主,产小麦、大豆及其它少量农作物。
  四队有一处小学,一处卫生所。
  五队:第五生产队位于场部东北十公里处,面临黑北公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26°57′,北纬48°57′。
  龙门农场第五生产队,原系劳动局38支队第五中队。1955年建立,为畜牧场三分场。1968年由于隶属关系变化,名称改变,畜牧场三分场改为五队。
  全队总面积61612.5亩,其中耕地面积25329亩,总人口1425人,干部、职工174人。有拖拉机17台,其中胶轮拖拉机6台、收割机10台。生产队种植小麦、大豆、油菜、甜菜等作物。
  五队有一所小学,一处卫所。
  六队:第六生产队位于场部东北15公里,北黑公路北侧1.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6°58′,北纬49°00′。
  龙门农场第六生产队,建于1969年,与第四生产队同时起步。建队原因:系开垦荒地,扩建农场,容纳知识青年。
  全队总面积61987.5亩,其中耕地面积12521亩。总入口252人,干部、职工88人。有拖拉机9台,其中胶轮拖拉机3台、收割机5台。生产队以农为主,产小麦、大豆及其它农作物。
  六队有一所小学,一处卫生所。
  七队:位于场部东3.5公里处,北黑公路南侧1.5公里处,全队地势北高南低,地理坐标为东经126°55′,北纬48°51′。
  龙门农场第七生产队,原系劳改局38支队第七中队,1955年建立,当时为龙门农场畜牧场(场部、后搬迁)。劳改局于1968年撤销38支队,改为国营农场,畜牧场改为第七生产队。
  全队总面积67425亩,其中耕地面积19544亩。总人口324人,其中干部、职工135人。有拖拉机13台,其中胶轮拖拉机5台、收割机8台。生产队以农为主,产小麦、大豆等。
  七队有一所小学,一处卫生所。
  八队:第八生产队位于场部东北4公里,北黑公路北侧2公里处。全队地势北高南低、地理坐标为东经126°55′,北纬48°56′。
  龙门农场第八生产队于1975年建立。全队总面积2625亩,其中耕地面积13053亩。总人口331,其中干部、职工99人。有拖拉机4台,收割机6台。生产队以农为主,产小麦、大豆等。
  八队有一所小学,一处卫生所。
  九队:第九生产队位于龙门农场北部8公里处。全队地势北高南低,地理坐标为东经126°51′,北纬48°57′。
  龙门农场第九生产队,建于1981年,全队总面积63750亩,其中耕地面积12486亩。总人口189人,其中干部、职工72人。有拖拉机2台。生产队以农为主,产小麦、大豆等。
  十队:第十生产队位于龙门农场东北25公里,北黑公路南侧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2′、北纬48°59′。
  龙门农场第十生产队,建于1975年。全队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53025亩,其中耕地面积10973亩。总人口250人,其中干部、职工98人。有拖拉机10台,其中胶轮拖拉机5台、收割机5台。生产队主要以农为主,产小麦、大豆等。
  十队有一所小学,一处卫生所。
  十一队:第十一生产队位于龙门农场东北部1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6°53′,北纬48°59′。
  龙门十一生产队,建于1981年,新垦荒点。1983年度为林业点,以造林为主。
  全队总面积83963亩,总人口仅9人,其中职工5人,为专职、护山造林人员。
  十二队:位于场部西北12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2′03″,北纬48°57′。
  龙门农场第十二生产队建于1981年,原部队驻地。全队总面积26915亩,其中耕地面积3020亩。14户,61口人,其中干部1人,职工23人。有拖拉机5台,其中履带式拖拉机3台,轮式拖拉机2台,机引农具18台。生产队以农为主,产小麦、大豆等。
  十二队有一所小学,一名教师,16名学生。
  鹿场:位于龙门场部东10公里,北黑公路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27°00′,北纬48°55′。
  龙门农场鹿场建于1972年,总面积25500亩。总人口116人,其中干部,职工83人。有鹿126只。
  鹿场主要以养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