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产经营
第五节 生产经营
一、农业
1966年—1968年是农业发展较快的三年。其中,1968年全场播种总面积为8.3万亩,粮豆总产量为6073.5吨。1968年以后至1973年处于下降趋势。1973年最为显著,这年全场总播种面积达27万多亩,粮豆总产量却只有4890吨,亩产17.5公斤。以后1年稍有上升。1974年,全场播种面积为8.73万亩,粮豆总产量为5093吨,亩产为60.8公斤,总产量比1973年增长了3.5倍多,当年上交粮豆1900吨;1975年播种面积为10.1万亩,粮豆总产量为7498吨。亩产为74公斤,比1974年又增加了4.8%,上交粮豆3430吨。
二、基本建设
1967年,龙门农场商店建成;1968年,能容纳600个座位的俱乐部建成,面积为546平方米;四队、六队、八队、十队、鹿场在这一年内相继建成;本年冬天,库容量为263万立方米的龙门水库竣工;此外,场、队大部分家属房实现了砖瓦化。基本建设事业有很大发展。
三、农机
1967年后,龙门农场注重了农业机械的发展,场内增加了各种农机具,并且引进了东德E512样机2台,加强了农机具的使用、管理,建立了场、队农机修理网。
四、林业
1969年,龙门农场对所辖荒地进行了全面调查和摸底,制定出一整套绿化规划。完善了林业管理机构。1974年,苗圃正式成立,当年育苗4亩。为以后造林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畜牧
1968年是养羊最高年份,也是建场至1975年养羊最高年份。全场存栏羊7890只,上交羊毛21504公斤,大牲畜发展到399头。但自1968年以后,细毛羊的存栏数逐渐下降,到1975年,全场只剩下620只羊,大牲畜也减少了。
六、工业
1975年,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投资13万元建立了轮窑,生产红砖,供场内基本建设使用。农场自己建立了木材加工厂,面向龙门农场开始木材加工。
七、文化卫生事业
文化卫生事业发展较快。随着俱乐部的建成,电影放映队也随之成立,基本上天天放映电影,上座率达90%以上,普通教育有所发展,全场发展了五所小学,一所中学,但教学秩序差,教学质量低。卫生事业也有所发展,在机构上做到了场部有医院,各队有卫生所,但医疗设备差,医疗水平还较低。
八、经营管理
在这一阶段中,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农场不搞管理。不计成本,工作不讲效率,造成浪费惊人,依靠国家来维持农场的运转。据数字统计,只有1968年盈利,其余9年均亏损。可是“粮食扔满地,机器零件随处可见”的现象却年年有,无人问津,给农场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