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以后,农场党委从本场的实际出发,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加速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从1982年始,每年的3月份都定为文明礼貌活动月,作为重点抓,坚持经常抓。精神文明建设主要以净化环境、种花、种草、种树;提倡使用文明语言,不说粗话、脏话、综合治理“脏、乱、差”,同时,在建设精神文明的同时,注意物质文明的建设,两个文明一起抓。
一、党委重视,制定规划
十二大以后,农场党委重视两个文明建设,找出了本场两个文明的差距,统一了认识,牢固树立起两个文明一起狠的思想,全面地进行规划,围绕“五抓、五治、五变”去开展。即: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抓文化科学,治愚变智;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生产发展,治穷变富。自1982年以来,党委两次下发有关两个文明建设的文件,提出了具体要求、措施,制定了文明单位和文明队的评比条件,开展评优活动,使两个文明活动,扎实地开展起来。
二、综合治理
1、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在开展两个文明建设活动中,场党委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个中心环节,坚持不懈地对全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对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和党纪的教育,学习新党章和《准则》,使党风有所好转;对干部进行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提高了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对团员进行“一史”“三热爱”教育;对学生进行“五、四、三”教育。同时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五好家庭”、“三八红旗手”、“优秀团员”、“五好邻居”、和“学雷锋做好事”、“送温暖”等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活动,收到实效。仅1983年全场涌现出32个先进集体,126名先进个人,学雷锋做好事2100多件,使农场的风貌发生了大的变化。
2、治理脏、乱、差
治脏。1983年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团委搞了三次清洁卫生大会战,清除垃圾360吨,全场共清除垃圾1300吨;维修生产队间公路25华里,场区道路10华里;路旁植树20050株。1985年维修场区道路4条,场队间公路42华里,拉沙石3200立方米,动用车次1000多辆,公路两侧植树8400株。沟通水渠30条,逐步向路面沙石化,路旁林荫化,排水通畅化发展。各家属区每年春季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由工会,妇联,共青团、卫生防疫站负责,狠抓“六环节”,即:布置、检查、整改、验收、评比、表彰。要求室内窗明几净,食具卫生;室外柴垛,猪舍堆放合理,院庭整洁。1984年连续两年把卫生检查证贴于各家大门上,证分红、黄、绿三色,红证优秀,黄证良好,绿证不合格。这种方法很好,家家都想争优秀,积极行动,大搞室内外卫生,谁也不愿意贴上不合格的绿证,促进了家庭室内外的环境向着整洁,规范化的方面发展。
治乱:
三中全会以后,龙门农场为了整顿社会治安,逐步建立健全了公安、司法机构。提高司法、公安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狠狠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和经济犯罪分子,配合学校,青年团开展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活动,各单位成立了青少年帮教小组,司法人员经常进行法律讲座,使群众逐渐知法、懂法、守法,社会治安有所好转。1976年至198S年,全场共发生刑事案件73起,侦破65、破案率为89%,共审判了12人。发生了治安案件210起,按条例处罚230人。在帮教小组的工作下,经过教育、有15名帮教对象普遍有了明显好转。全场建立治保会26个,“三库、一店、一室”,普遍做到了“三铁”。
1981年—1983年龙门公安分局先后三次被评为总局,管局公安战线先进分局。法庭组建以来,至1983年受理民事案件15起,全部结案,调解简易民事纠纷150起。法庭在处理民事案件中,本着文明办案的原则,做到无积案。
1984—1985年,全场人口犯罪率一直稳定在万分之二以下。
治差:对商业,服务行业开展了治差活动。商店开展了文明经商,不缺斤短两,设立顾客意见簿。随时允许顾客提批评意见。服务行业转变作风,礼貌待客。开展了“职业道德红五月”竞赛和“立足本职创一流”等优质服务活动,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明显好转。
几年来,由于开展了精神文明活动和综合治理工作,促进了全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把龙门建设成一个文明场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