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九节 试办家庭农场

第九节 试办家庭农场



  农场于1984年在四个生产队开始兴办17个大、中、联户家庭农场。1985年在7个生产队兴办了31个大、中联户家庭农场。此外还有一部分小型兼营独户家庭农场。由于缺乏经验、各种措施不当,两年来,所办的家庭农场亏损严重,挂帐太多,31户家庭农场总亏损1862250元,平均每户家庭农场挂帐63227元。
  主要原因:
  一、农场垫付资金弊病大
  1984—1985年,农场对于家庭农场实行了全扶持、全包经费、预借生产费、预借生活资金的办法,使家庭农场成了伸手牌,公款网罗到场主手中,浪费了很多财力物力。1984年,各家庭农场主自行卖粮食产品,所得钱款,入了自己腰包,不积极偿还农场所垫付的欠款。
  1985年,农场虽然采取了控制家庭农场私卖粮食产品,但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仍然实行两借,因此偷卖粮食产品的现象无法完全杜绝,这样造成了“私囊中饱”,而欠农场的却越来越多。产生了小农场靠、挤、吃大农场,大农场套不住小农场的现象。
  二、家庭农场的场长素质差,管理水平低
  在31户家庭农场场长中,只有2名党员,仅占家庭农场场长的6%。从政治素质上有一部分家庭农场场长办场目的不纯,有意钻改革的空子,在改革中捞一把,私卖粮食、油料、化肥,有的偷卖机械零件,与农场离心离德。从文化技术素质上,场长文化水平低.31户家庭农场只有一名是高中文化,17名初中文化、2名小学文化,还有一名文盲,不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不能熟练地掌握各种作物栽培、农机使用,保管、维修等技术,直接影响了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
  其次,机械不配套,90%出现有车没马,有马没车或者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人为地造成油耗、空运、机械磨损。雇工,每日固定工资2.5—3元,吃场主的大锅饭。大吃大喝,如第十队有一场主在夏锄时只一次招待雇工,买啤酒37箱,浪费严重。
  通过两年来办家庭农场的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虽然出现了一些缺点和问题,但是这些缺点和问题并不是改革本身的弊病,农场党委正在认真对待,冷静地思考,坚定改革的方向,决不动摇,总结经验教训。决定以兴办家庭农场为突破口,不走回头路,明确改革的方向,迈开改革的步伐,实行恰当的改革措施,把家庭农场转向加强经济效益的轨道,使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济体制不断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