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维修 龙门农场修配厂是一个拥有厂区面积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10平方米,(其中车间建筑面积2130平方米)的一个小型修配厂。设有机修、机加、锻造、铸造、电焊等车间。担负着全场86台链轨式拖拉机,50台轮式拖拉机,68台联合收获机以及相当一部分农机具的维修任务。修配厂的存在,对恢复各类农机具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节约能源、实现标准作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农业机械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修配厂最初建于1957年,地点在现七分场飞机场处,当时设备非常简陋,只有一台皮带车床和一台手摇钻,工作条件七分艰苦,只能搞一些简单的零件修理。1963年从北安调来一名修理工,充实修配厂的力量,但承担大的机车维修任务还很困难。1969年修配厂迁到现在的供应站。当时的修理工有陆乃林,王海舟等。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场农机具也不断增加,原有的修理设备、修理环境及条件、远远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1977年开始投建机加车间的厂房,其面积为630平方米,1978年建机修主厂房,其面积为1224平方米,1979年正式投产。随后就进了一批修理设备,使本场的维修设备初具规模。见表:《历年修理设备拥有量》。
历年修理设备拥有量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现有的农机技术的改造进一步加快,国内外新机具不断增加,多种经营所需机械设备日益增多,农机维修任务也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提出了农机维修工作要以适应农机化发展需要为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方便、及时、经济、优质为方向,节能为重点,提高农机具技术状态为目的。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运用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把农机维修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一主导思想,修配厂制定了符合自己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服务项目。
修配厂历年都是冬天搞拖拉机的检修工作,平均每年得承担13—15台拖拉机的检修任务。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厂来说,任务也是比较繁重的。每年冬检,修配厂领导都要制定一整套的修理制度和承包责任制。小组承包、流水线作业的自检、互检制度、增强了广大工人的责任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冬检任务。1982年,被管局评为冬检先进修配厂。在此同时,修配厂职工还积极开动脑筋,急生产队之所急,想生产队之所想,先后承担了合墒器,喷药泵、扬场机、上囤机等的制造工作,以及各类机车农具的配件任务。为农场农业生产工作赢得了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