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发展概况
第三章 畜牧
第一节 发展概况
1955年,龙门建场时,调入600多匹役马,作为当时主要运输动力。到1962年,全场只有数量不多的家畜,马减少到200余匹;牛70多头;猪10多头;还有60多只蒙古羊及少量家禽。
1962年,上级确定了龙门农场“以羊为主”的生产方针。当年秋,由笔架山农场购入三江半细毛羊325只,才开始发展养羊。
1962年至1970年,是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时期。1968年末,细毛羊存栏达7100只,其中基础母羊24.70只。畜牧业生产占总产值的4.5%。在繁殖方法上推广了人工授精,选种选配以及冷舍产羔、低温育羔等新方法,提高了绵羊的品质。
1974年一1980年是畜牧业以养猪为中心的时期。1974年9月,嫩江场长会议后,全场开始了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在以“千头猪,万吨肥,增肥,增粮”的方针指导下,各生产队相继建起养猪场。1978年全场猪存栏2558头,其中母猪690头,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3.7%。
在以马换牛,大力发展养牛业的1975年,全场集中部分黄牛,首先在鹿场建立专业肉牛点,继而转移到第四生产队。当时有黄牛180头,其中成牛143头,母牛70头。
1968年,龙门农场购进40多只鹿,1970年建立了鹿场。1985年又掀起了以养羊为主的发展畜牧业高潮。年初购进绵羊4400只。由于种种原因,年末存栏只剩下2420只。其中母羊1763只,同年又发展了肉鸡生产。畜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0.3%。
经过畜牧业的几个发展阶段,到1985年末,全场牲畜存栏有羊2420只;公养猪105头,私养猪1400余头;黄牛62头;马30匹;奶牛7头;鹿99只;各类禽15000余羽;貉9对。
从以上几个发展阶段看出,龙门农场牧业发展是曲折的。以养羊为例。它与龙门的隶属关系紧密相联的。1962年—1969年归劳改局期间,龙门农场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养羊为主”的生产方针。七年来,羊群逐年扩大,品质逐年提高。1968年有羊近8000只,可称谓龙门畜牧业的全盛时期。1969年以后,在“以粮为钢”时期,认识片面、经营单一、忽略了畜牧业,结果畜群减少,到1980年仅剩的370只绵羊又全部调出。
1984年农场又归属省公安厅,1985年又重新养羊。但由于条件相差甚远,养羊业损失严重。
畜牧业的四次大上大下,使农场经济上遭受很大损失。1985年畜牧产值降到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