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卫生防疫

第三节 卫生防疫



  建场初期的卫生防疫工作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为主要活动形式,由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每年进行春秋两季卫生大检查,以预防疾病,开展绿化、美化和两爱五改为主要内容。
  同时,根据季节抽调一批医务人员,到生产队进行防病宣传和发放接种各种疫苗。
  在卫生院时期,卫生防疫工作设有专人去抓,曾出现地方病,传染病暴发性的流行。如1973年全场发行流行性出血热51名,死亡3名。仅第五生产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发生流行出血热重型患者12名,都是上海知识青年。1974年又在第五生产队发现了暴发性的甲肝流行,在短短的20天里发生急性黄胆型肝炎30多名。这两次发病均使总局震惊,派员前来救治。据不完全统计,在1970年至1978年的卫生院阶段,共发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9了名,死亡6名,在死亡者中,有下乡知识青年4名(上海2名,哈尔滨1名、齐齐哈尔1名)。
  1981年成立了卫生防疫组,配有一名专职防疫大夫。1984年正式建立防疫站,站长王铁男,负责全场卫生防疫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自然和社会因素同人民健康的关系,传染病、寄生虫病、职业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据以制定各种卫生预防措施、防疫传染病等疾病、开展劳动卫生、饮食卫生、儿董少年卫生、卫生监督、卫生宣传等教育,保护并增进人民健康。从此以后,卫生防疫工作正常化,重点开展了对地方病防治、传染病监测、计划免疫、食品卫生检查等项工作。
  1981年在全场进行了大骨节病和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普查工作,查出大骨节病现患328名,全场患者病率为6.5%,其中6至19岁青少年患病368名,患病率为7%。
  近几年对各种疾病的防治工作由于有专人去抓,防治效果较好。如对出血热的防治,这种病主要是老鼠传染,所以连续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灭鼠,每年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灭鼠活动。灭鼠药饵,由职工医院制成灭鼠油饼,分发给仓库、各单位和住户,效果良好。对大骨节病的防治办法主要坚持定期服硒,由防疫站把药分给学校,再由老师定期发给学生,取得很好的收效。为了防治地区性甲状腺肿,采取在井水里加碘或购进有碘的食盐,经常服用,控制了甲状腺的发病。
  据1985年底统计,青少年大骨节病的患病率降为%,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患者率降至%,病死率%。儿童的六种疾病(肺结核、麻疹、麻痹症、百日咳、破伤风、白喉)亦做到减少。